全国价格行情

生猪 12.13

较昨日下降 -0.12

玉米 2178

较昨日上涨 +5.00

豆粕 3085

持平

下载猪博士,订阅当地每日最新价格行情 订阅

地区 价格 比昨日 地区 价格 比昨日
华东 上海 12.42 -0.25 华南 广东 13.01 -0.03
山东 12.37 -0.15 广西 11.70 -0.08
安徽 12.39 -0.30 海南 14.97 -0.01
浙江 12.56 -0.25 西南 重庆 11.99 -0.16
江苏 12.51 -0.23 四川 11.98 -0.17
福建 13.07 -0.02 云南 11.98 -0.27
华中 江西 12.35 -0.12 贵州 11.77 -0.16
湖北 12.03 -0.42 东北 黑龙江 12.22 -0.27
河南 12.38 -0.15 吉林 12.26 -0.20
湖南 12.03 -0.20 辽宁 12.22 -0.23
华北 北京 12.34 -0.18 西北 陕西 11.80 -0.36
天津 12.34 -0.17 甘肃 12.02 0.09
山西 12.10 -0.19 青海 12.27 -0.26
河北 12.31 -0.13 宁夏 12.35 -0.21

推荐     行情     动态     企业     技术     付费阅读    

生猪市场“冰火两重天”:中大猪价格反弹,仔猪行情跌至新低

2024年10月下旬,国内生猪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中大猪价格强势反弹,受二次育肥入场和季节性需求拉动持续上涨;而仔猪价格跌至21个月新低,反映养殖端对后市信心不足。行业整体仍处亏损,猪粮比下滑,企业盈利承压,短期投机与长期预期博弈加剧,凸显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加强动物诊疗管理 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加强动物诊疗管理的通知,全面规范宠物诊疗行业。自2025年9月1日起启用新版电子化动物诊疗许可证,强化准入审查、执业兽医备案与处方用药监管,严厉打击‘黑诊所’等违法行为,并推进信息化建设与跨部门协同监管,推动行业规范化、透明化、高质量发展。

猪价回暖叠加产能调控深化 行业迎来周期转折关键期

近期国内生猪价格持续反弹,市场情绪回暖。受季节性需求回升和二次育肥推动,猪价短期上涨,但行业仍处深度调整期。产能去化加快,政策加强精细化调控,机构预计未来供需再平衡或迎来周期反转,龙头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生猪价格强势反弹破6元/斤,多重因素推动回暖但风险犹存

近期全国生猪价格强势反弹,外三元均价突破6元/斤,涨幅超11%。本轮上涨受需求回暖、养殖户惜售、集团场缩量挺价及二次育肥入场等多重因素推动,但产能过剩、冻品库存高企和消费承接力不足仍存风险。建议养殖主体逢高出栏,科学应对年底市场波动。

深秋猪市“冰火两重天”:价格反弹背后的困局与破局之路

10月下旬生猪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猪价连续上涨突破12元/公斤,但上市猪企三季报普遍亏损,温氏、大北农利润大幅下滑。价格上涨源于供需短期错配与压栏惜售,而高成本、产能过剩和现金流压力仍困扰行业。本文深度解析猪价反弹背后的结构性矛盾,探讨大型企业与中小养殖户的应对策略,并展望行业未来向高效优质转型的趋势。

10月猪价先抑后扬,11月或面临下行压力

10月国内生猪价格先降后升,受压栏增重、二次育肥活跃及消费需求回暖推动,猪价反弹至12.07元/公斤。然而11月供应压力加大,预计猪价上涨空间有限,将在11.7-12.5元/公斤区间波动,面临回调风险。

从罗定死猪事件看养殖行业监管与责任担当

广东罗定‘粤光肉联’被曝露天堆放超200头死猪,引发食品安全广泛关注。涉事企业无处理资质,已被依法查处,7人被控制。文章深度解析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法规、行业监管漏洞及公共健康风险,并呼吁加强全过程追溯与社会监督,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生猪市场供需分化加剧:标肥价差扩大,节前出栏压力凸显

10月下旬全国生猪市场标猪与肥猪价差显著扩大,达0.82元/公斤,反映出供需结构变化。受二次育肥、压栏惜售及季节性需求推动,猪价触底反弹至12.4元/公斤。然而,随着新生仔猪数量回升和养殖企业四季度集中出栏压力加大,叠加二次育肥导致的供应后移,春节前或面临阶段性过剩风险。建议养殖户分批出栏、科学决策,防范市场波动风险。

圣奥药业考察团赴河北企业交流学习 共谋兽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圣奥药业总经理杜育锋率队赴河北考察维尔利与远征两家知名动保企业,深入交流智能制造、质量管控与技术创新,探讨共建科技合作平台,推动兽药行业协同发展。此次考察旨在加强头部企业合作,促进资源互补与产业升级,助力动保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猪价重回6元背后的市场博弈:反弹而非反转

本轮生猪价格重回每斤6元,主要受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推动,并非供需根本改善。文章深入分析当前猪价上涨背后的非理性动因、阶段性特征及未来回调风险,揭示市场情绪与短期操作对行情的影响,指出行业真正拐点仍需等待产能去化与消费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