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拍摄于广东罗定某肉联企业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画面中,大量死猪被露天堆放在厂区内外,运输车辆上也满载着已经死亡的猪只,部分尸体甚至出现腐败迹象,现场景象令人震惊。作为养猪行业的从业者和关注者,看到这样的场景,内心无不感到沉重。这不仅是一起关乎食品安全的重大事件,更直接冲击着整个养殖行业的公信力与形象。所幸,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迅速介入下,这批死猪已被全部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确认未流入市场,涉事企业及相关人员也已进入调查程序。这一事件再次敲响警钟:病死畜禽的规范处置,不仅是法律底线,更是对消费者健康和社会责任的庄严承诺。
  经核实,涉事企业名为‘罗定市粤光肉联食品有限公司’,其注册经营范围包括肉制品加工与销售,但并未取得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合法资质。这意味着,该公司在不具备专业条件的情况下,长期露天堆放、运输大量死猪,行为已严重违反相关法规。据现场清点,死猪数量超过200头,部分尸体已经开始腐烂,若未及时控制,极有可能造成疫病传播、环境污染等连锁风险。对于业内人而言,这一点尤为敏感——病死动物若未经高温高压等专业手段处理,体内可能携带沙门氏菌、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等多种病原体,一旦进入食物链,后果不堪设想。更重要的是,此类行为会严重破坏行业生态,让守法经营的养殖户蒙受声誉损失。
  事件曝光后,罗定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等多部门联合成立执法小组赶赴现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对死猪进行了数量清点、采样检测和全面消杀,并委托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实施无害化处理,确保所有问题猪只彻底销毁,杜绝流入市场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公安机关已依法控制7名涉案人员,重点追查死猪来源及交易链条。初步调查显示,这批死猪来自周边多个散户养殖场,这些场户未按规定向主管部门申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流程,反而将其非法出售给无资质企业牟利。目前,涉事企业的营业执照已被暂扣,其近年来的交易记录、运输台账正在被深入核查,以排查是否存在其他违规产品流向市场的情况。
  从法律法规角度看,此次事件暴露出明显的违法事实。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丢弃、屠宰、加工或销售病死畜禽,必须交由指定机构或在符合防疫要求的条件下进行专业处理。而涉事企业在运输过程中未使用密闭冷藏专用车辆,储存场所既无防渗措施,也缺乏必要的消毒设施,完全不符合基本防疫标准,涉嫌多项行政违法,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从公共卫生角度出发,病死猪体内可能产生耐高温毒素,即便经过烹饪也无法完全消除毒性,食用后极易引发急性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守住这条‘不能碰’的红线,是每个从业者的责任所在。
  此次事件也折射出当前部分地区在病死畜禽监管体系上的短板。据统计,全国仅有约65%的县区建有集中无害化处理中心,许多偏远乡镇仍依赖养殖户自行填埋或焚烧,监管盲区明显,为非法收购、转运和加工提供了可乘之机。值得肯定的是,罗定市农业农村局在回应中特别感谢了举报群众,并表示将加快推进智慧监控系统建设,在重点区域增设摄像头,同时鼓励公众通过12315热线积极提供线索。这说明,有效的监管不仅需要政府投入和技术升级,更离不开社会监督力量的参与。作为一线养殖户,我们应当自觉履行主体责任,坚决做到不售卖、不转手、不随意处置病死畜禽,主动配合无害化处理流程,同时勇于举报违法行为,共同斩断黑色利益链。
  目前,罗定市已全面启动对全市范围内肉联企业的专项排查行动,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具备相关资质、病死猪处理台账是否完整、检疫证明是否齐全等内容,预计将在11月前完成整治工作。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警觉与果断应对,也为全国养殖行业树立了警示标杆。每一次类似事件的发生,都是对我们行业自律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一次深刻考验。唯有坚持依法依规生产,强化全过程追溯管理,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食品安全无小事,病死畜禽处理更是不可逾越的生命线。让我们以‘罗定死猪事件’为镜,从自身做起,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规程,积极参与行业共治,用实际行动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推动中国养殖业迈向更加规范、透明、可持续的未来。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