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生猪价格持续反弹,市场情绪明显回暖。据猪好多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已达到12.51元/公斤,较前一日上涨0.18元/公斤,较本月中旬的低点累计回升约1.5元/公斤。这一轮价格上涨不仅缓解了养殖端的亏损压力,也引发了市场对后续猪周期走势的广泛关注。
华福证券分析指出,本轮猪价短期上涨主要受两大因素推动:一是进入秋冬季后,猪肉季节性消费需求逐步回升,尤其是南方地区腌腊需求启动在即,带动屠宰量和市场采购积极性提升;二是二次育肥养殖户补栏情绪升温,部分投机性资金入场加码,进一步推高了阶段性猪价。然而,随着猪价走高,二次育肥的成本也随之上升,其后续进场的持续性和规模将成为影响猪价走势的重要变量。
从长期来看,当前生猪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尽管短期内价格反弹,但整体猪价中枢较往年有所下移,多数养殖场户仍面临不同程度的亏损。在此背景下,行业产能去化进程正在加快。农业农村部最新披露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5万头,已连续三个月出现环比下降,较去年年末的高点减少了45万头,显示出产能调控初见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农村部近期再度发文强调加强生猪产能调控,要求各地落实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防止产能大起大落。政策层面不仅关注总量调控,还明确提出对出栏体重、环保标准及企业资金状况的监管要求,标志着调控正由粗放走向精细化。东兴证券认为,目前政策已进入全面落地执行阶段,头部企业积极响应减产调结构。以牧原股份为例,其9月末能繁母猪存栏为330.5万头,相较6月末减少12.6万头,体现了龙头企业在产能优化方面的主动作为。
展望未来,机构普遍认为,在政策引导下的产能去化将成为一段时间内的主旋律。随着落后产能加速退出,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具备成本优势和技术实力的优质企业将脱颖而出。一旦供需格局实现再平衡,猪价中枢或将迎来系统性上移,届时龙头企业将率先享受更高的盈利弹性。因此,本轮猪价反弹不仅是短期情绪修复的结果,更可能是新一轮周期反转的前奏。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