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生猪市场“冰火两重天”:中大猪价格反弹,仔猪行情跌至新低

2024年10月下旬,国内生猪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中大猪价格强势反弹,受二次育肥入场和季节性需求拉动持续上涨;而仔猪价格跌至21个月新低,反映养殖端对后市信心不足。行业整体仍处亏损,猪粮比下滑,企业盈利承压,短期投机与长期预期博弈加剧,凸显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伍隍猪重获新生:从灭绝到复兴的保种之路

2024年7月3日,四川省畜牧总站组织专家对资阳市伍隍猪保种场进行现场核验并顺利通过,标志着这一曾被宣布‘灭绝’的地方优良猪种实现历史性重生。伍隍猪以其肉质鲜美、耐粗饲等特点著称,经多年抢救性保护与科学复育,已重建核心种群,存栏超1200头,纳入《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志》,并有望进入国家级保护体系。保种场采用智能化、生态化管理模式,未来将推动‘以保为先、以用促保’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和特色农业升级。

农业农村部批准多项新饲料及添加剂并修订相关目录

农业农村部批准解脂耶氏酵母蛋白为新饲料,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异绿原酸钠、甜菜碱磷酸盐为新饲料添加剂,并扩大L–硒代蛋氨酸和红法夫酵母的适用范围。同时更新D–泛酸钙生产工艺,增补甘草提取物至添加剂目录,修订酿酒酵母培养物定义。监测期至2030年6月,推动饲料行业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生态环境部强化非现场监管 严打偷排篡改等违法行为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严格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 大力提升执法质效的通知》,强调通过非现场监管、分级分类管理、精准溯源和联合执法等手段,提升执法精准性与效率,在保障企业权益的同时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四川重磅出台畜牧业十条新政,真金白银助力养殖户渡难关

四川省发布《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通过财政补贴、金融创新、风险保障和品牌建设等全方位政策支持,应对生猪价格低迷与养殖成本高企难题。政策涵盖能繁母牛补助、生猪综合收入保险、活体抵押贷款、收储机制及‘川字号’品牌出海,切实提振养殖户信心,推动四川畜牧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汛期非洲猪瘟防控八项关键措施

汛期高温湿热,非洲猪瘟易发高发,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上升。本文依据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联合发布的防控指引,系统梳理八大关键防控措施,涵盖自繁自养、饲料安全、日常巡查、人员管控、疫情报告、科学免疫、环境改善和全面消毒等内容,助力中小规模养殖场提升生物安全水平,保障生猪产业稳定发展。

“母猪节料增效精准饲养技术”连续两年入选国家级主推技术,助力养猪业转型升级

华中农业大学彭健教授团队研发的‘母猪节料增效精准饲养技术’入选《2025年农业主推技术目录》,连续两年获国家级认可。该技术通过构建动态营养模型和大数据平台,实现母猪个性化精准饲喂,显著节约饲料成本、提升繁殖性能,已在全国推广超1000万头母猪,助力生猪产业节本提质增效,推动智慧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办法》即将实施:统一标准强化精准管理

2025年9月1日起施行的《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办法》由农业农村部发布,旨在统一备案标准、规范养殖管理。办法明确备案范围、简化流程、推行‘一场一码’,强化数据共享与监管,推动畜牧业向信息化、精细化转型,助力稳产保供和食品安全。本文解读政策背景、核心内容及实施安排。

四川构建生猪饲料节粮技术体系 助推养殖业绿色转型

2024年8月4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四川省生猪饲料节粮增效技术要点》,推动生猪养殖业节粮降耗、降本增效。该技术体系涵盖精准营养、本地资源利用与饲料加工优化,预计到2030年每千克肥猪增重减少饲料消耗0.2千克以上,全省年节粮超220万吨,助力产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政策加码支持农村改革与全面振兴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系统性金融支持举措,聚焦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富民产业、乡村建设与治理等领域,通过创新信贷机制、拓展抵质押范围、强化科技赋能和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助力实现农业强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