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由华中农业大学牵头研发的“母猪节料增效精准饲养技术”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5年农业主推技术目录》,位列第68项畜牧类主推技术,成为全国143项重点推广技术之一。这是该技术连续第二年获得国家级认证,标志着其在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得到广泛认可。这项技术聚焦长期以来困扰养猪业的核心难题——母猪营养供给不精准,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节本增效,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该技术由华中农业大学彭健教授团队联合湖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武汉泛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攻关研发。传统养殖模式中,由于缺乏对个体差异的精准识别,母猪常因营养过剩或不足导致体况失衡,出现妊娠期饲料浪费、产弱仔率高、泌乳能力差以及断奶后发情延迟等问题。针对这些痛点,研发团队构建了‘母猪营养需要动态估计模型’,并整合种猪生产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了从‘千猪一方’到‘一猪一方案’的跨越。系统可自动采集母猪背膘厚度、妊娠阶段、环境温湿度等关键参数,实时计算每头母猪的个性化营养需求,精准推荐每日饲喂量与饲料配方,显著提升饲料利用效率和繁殖性能。
自2024年启动试点以来,该技术已在湖北、四川、广西、海南、陕西等多个生猪主产区的大中型养殖场落地应用,覆盖母猪数量迅速增长。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广超过1000万头母猪,温氏食品、大北农集团、广西扬翔、四川德康等13家行业头部企业纷纷引入该技术体系。实践数据显示,应用该技术后,每头母猪每胎可节约妊娠期饲料25至70公斤,降低饲养成本62至175元;同时,每胎多提供断奶仔猪0.5头以上,断奶窝重平均提升5公斤以上。规模化推广后,母猪年均提供断奶仔猪数增加1.65头,PSY(每年每头母猪提供的断奶仔猪数)达到28.6头,不仅远超国内平均水平,更优于欧盟27.7头的行业基准。
政策层面的支持也为该技术的快速普及注入强劲动力。2025年3月,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将该项技术纳入《2025年度农业主推技术指南》,列为省级重点推广项目,并组织专家团队对接示范基地,每年开展不少于6次现场培训,确保技术到位率稳定在95%以上。这一举措不仅加速了技术在本地的落地转化,也为其他省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近期在京召开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部长韩俊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养殖业节粮行动,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和先进适用养殖技术。‘母猪节料增效精准饲养技术’因其在节粮降耗、提质增效方面的突出表现,正契合国家当前的战略方向。
随着中央与地方政策协同推进,叠加头部企业的示范引领,该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更大规模的应用突破。它不仅代表了我国智慧养猪技术的重要进展,更为破解资源约束、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未来,依托持续的数据积累与算法优化,该系统还将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深化发展,推动传统养猪业迈向精细化、绿色化、可持续的新阶段。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