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美国大豆产业遭遇出口寒冬:农民面临严峻挑战

今年秋天,尽管美国大豆丰收在望,但受国际贸易政策和海外市场需求下降影响,豆农面临销售无门、价格低迷的严峻困境。从北达科他州到田纳西州,种植户因出口受阻、成本高企而陷入财务危机,农业产业链及国内就业市场也受到波及,凸显全球贸易波动对本土农业的深远影响。

阿根廷农产品出口在短暂免税后迎来销售高峰

在政府短暂取消农产品出口税的刺激下,阿根廷迎来为期两天的出口销售热潮。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数据显示,目前仍有价值49.3亿美元的2024/25年度农产品待售,包括760万吨大豆制成品和890万吨玉米。尽管出口税已恢复,此次政策灵活调整显著激活市场,提振国际对阿根廷农产品供应链信心。

全球玉米市场承压回落 出口强劲难掩供应过剩担忧

截至2025年9月26日当周,国际玉米价格普遍走低,受美国丰收在即、南美新季播种顺利及全球供给宽松预期影响。CBOT玉米期货小幅下跌,美湾出口报价回落,巴西、阿根廷出口活跃加剧市场竞争。尽管美国出口需求强劲,但投机资金持续看空,叠加美元走强与能源成本上升,玉米市场整体承压。未来行情将取决于USDA供需报告、南美播种进展及天气变化。

中欧猪肉贸易博弈:反倾销措施下的产业震荡与对话契机

中国对欧盟猪肉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征收15.6%至62.4%保证金,导致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欧盟猪肉产业面临严重冲击。本文分析西班牙、荷兰、丹麦等国的出口依赖现状,探讨能源、饲料成本与美国关税压力下的多重困境,并解读欧盟推迟对华加税投票、成立中欧贸易工作组的战略转向。文章指出,通过对话建立透明规则、调整出口结构,是实现中欧互利共赢的关键路径。

中国大手笔采购阿根廷大豆 冲击美国农民出口前景

中国近期大举订购阿根廷和巴西等南美国家的大豆,受阿根廷临时取消大豆出口税政策推动,导致美国大豆出口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中国采购转向背后的原因、对全球大豆市场格局的影响,以及短期内美国农民面临的市场份额流失问题。

丹麦再现布鲁氏菌病疫情,全球养猪业面临双重威胁

丹麦时隔26年再现布鲁氏菌病疫情,一家户外养猪场3850头生猪全部列为疑似感染,引发全球关注。本文详解疫情源头、防控措施及对丹麦猪肉出口的影响,同时梳理全球非洲猪瘟最新动态,揭示现代畜牧业面临的生物安全挑战与应对策略。

丹麦再现猪布鲁氏菌病:疫情溯源、防控挑战与行业应对

丹麦时隔26年再现猪布鲁氏菌病疫情,3850头生猪受影响。本文深入分析疫情源头、传播途径及防控挑战,探讨欧洲棕兔作为潜在中间宿主的可能性,强调户外养殖风险、进口种源监管与生物安全措施的重要性,并解读对全球猪肉贸易和公共卫生的影响。

中美大豆贸易骤停背后的博弈与全球供应链的角力

2025年5月起,中国突然停止从美国进口大豆,引发中美贸易紧张升级。本文分析此次断购背后的战略博弈,涉及农产品贸易、高科技供应链、出口管制及两国谈判动向,揭示大豆背后的大国竞争与全球经济稳定风险。

巴西2025/26年度谷物产量再创新高 出口前景持续向好

根据最新农业预测,巴西2025/26年度谷物产量预计达3.547亿吨,其中玉米和大豆产量均保持高位增长。得益于种植面积扩大与单产提升,巴西玉米产量将达1.386亿吨,大豆产量接近历史峰值1.7764亿吨。同时,大豆出口预计达1.1211亿吨,玉米出口将飙升至4650万吨,彰显巴西在全球粮食市场中的关键地位与持续增强的竞争力。

美国大豆困局:仓储爆满、市场流失与全球供应链重构

2025年,由于中美贸易政策冲突加剧,中国大幅削减美国大豆进口,导致美国中西部粮仓爆满、出口暴跌。高关税使美国大豆失去价格竞争力,中国转向巴西等南美供应国,美国虽推出补贴与新市场开拓计划,但难以弥补中国市场缺口。这场危机不仅冲击美国农业经济,也加速全球大豆供应链重构,凸显单一出口依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