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买家大举订购南美大豆的消息引发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广泛关注。据三位贸易商在周二向路透社透露,中国已预订至少10船来自阿根廷的大豆,部分交易数据显示采购批次甚至高达15批。这一动向不仅凸显了全球大豆贸易格局的快速变化,也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大豆出口商的困境。
此次采购潮的背后,是阿根廷政府周一宣布的一项临时政策调整——该国决定暂时取消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及其副产品出口税,且该措施将延续至10月底。此举迅速提升了阿根廷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一位参与交易的贸易商表示:‘这些订单是在阿根廷宣布免税政策后的当晚就达成的,这清楚地表明,中国现在并不需要急于采购美国大豆。’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今年在关键采购窗口期的选择发生了明显转向。截至目前,中国尚未采购任何一船美国秋季收获的大豆。路透社此前报道指出,中国已基本完成10月份装运所需大豆的采购,并已预订约15%的11月需求量,而这些货源全部来自南美地区,尤其是巴西和新开放出口通道的阿根廷。相比之下,在往年的同期阶段,中国通常已从美国采购1200万至1300万吨大豆,用于9月至11月期间的装运,支撑美国农民的关键销售季。
分析人士指出,中美贸易谈判的持续僵局是导致美国失去这部分市场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以巴西为首的南美国家正积极填补中国市场需求的空缺。随着阿根廷推出短期免税政策,其大豆及豆制品在价格上更具吸引力,尤其在中国压榨企业利润空间扩大的背景下,买家更倾向于选择成本更低的南美货源。这一趋势直接反映在市场行情上——消息公布后,中国豆粕期货价格于周二应声下跌。
北京AgRadar咨询公司相关负责人分析称:‘价格下行压力主要源于阿根廷取消出口税带来的供应预期变化。在当前压榨利润良好的情况下,中国买家自然更青睐价格更具优势的进口来源。’但他也提醒,这一影响可能较为短暂,因为阿根廷的免税政策仅持续一个多月,且该国整体大豆产量和库存规模有限,难以长期替代美国在国际市场的供应地位。尽管如此,短期内美国农民仍将面临出口受阻、市场份额流失的严峻挑战。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