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26日当周,国际玉米价格普遍走低,市场在丰收预期与南美新季播种顺利的背景下持续承压。随着北半球主要产区收割工作全面提速,尤其是美国玉米进入集中收获期,供应端压力逐步释放,对价格形成明显压制。与此同时,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已陆续启动新一季玉米播种,整体产量前景乐观,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市场的供给宽松预期,令买家议价能力增强,市场情绪趋于谨慎。
具体来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12月交割的玉米期货收盘报每蒲式耳4.22美元,较前一周微跌0.47%;美湾地区10月船期玉米出口报价为每蒲式耳5.04美元,环比下降0.7%。欧洲方面,泛欧交易所11月玉米合约收于186.00欧元/吨,下跌0.8%。南美市场中,阿根廷上河港口玉米FOB报价为199美元/吨,下滑1%;巴西B3交易所玉米期货则报每袋64.34雷亚尔,跌幅达1.5%。尽管跌幅普遍不大,但价格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反映出市场对未来供需格局的悲观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外部市场动向也对农产品走势产生影响。本周国际油价强势反弹,重回70美元关口附近,布伦特12月原油期货报收69.22美元/桶,单周涨幅达4.82%,创下6月中旬以来最大周度升幅。此轮上涨主要受地缘局势扰动——乌克兰对俄罗斯能源设施发动无人机袭击,导致俄方部分出口受限,推动能源成本上升。然而,尽管能源价格走高可能间接提升运输与生产成本,但并未能有效提振玉米市场信心。同期,美元指数小幅上扬至97.824点,环比上涨0.57%,增加了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对外币买家的压力。
从基本面来看,美国仍是全球玉米供应的核心变量。当前美国农业部预测本季玉米产量有望刷新历史纪录,而气象预报显示未来两周玉米主产区天气将以温暖干燥为主,十分有利于机械收割作业的持续推进。尽管近期玉米优良率略有下滑,但仍处于高位水平,支撑单产表现。不过市场上开始出现关于早期收获单产不及预期的声音,部分农户反映干旱及病虫害对局部产量造成影响,这可能促使美国农业部在即将发布的供需报告中下调产量预估,成为潜在的利好因素。
出口方面则展现出积极信号。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玉米出口净销售量接近192万吨,达到市场预期上限,其中墨西哥一国就贡献了近一半的采购需求,显示出北美自贸区内强劲的进口动力。然而,这一利好被南美出口竞争加剧所抵消。阿根廷近期短暂取消玉米出口税,刺激出口活跃;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预计9月份该国玉米出口量将达到761万吨,较一周前预估值上调近50万吨,同比增加105万吨,增幅达16%。这意味着巴西和阿根廷正在加速抢占国际市场,尤其在对亚洲和欧洲的出口中形成有力竞争,削弱美国的市场份额优势。
资金面同样不容乐观。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持仓数据,截至9月23日当周,基金净卖出玉米期货及期权合约约1.5万手,导致其净空头仓位扩大至接近10万手的历史较高水平。这一变化表明投机资金对后市缺乏信心,继续押注价格下行。市场短期内或将延续弱势震荡格局,除非出现重大天气灾害或需求端爆发性增长等突发利多因素。
综合来看,当前全球玉米市场正处于供应宽松与需求平稳的博弈之中。美国收割进度加快、南美播种顺利推进,叠加出口市场竞争白热化,共同构成了主导行情的核心利空因素。虽然美国出口表现亮眼,且未来存在产量调整的可能性,但在庞大的全球供给背景下,短期难以扭转价格偏弱运行的趋势。未来几周,市场将密切关注美国农业部最新供需报告、南美播种进展以及北半球天气变化,这些因素或将为行情带来新的转折契机。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