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新生仔猪护理暗藏玄机?这10个方面你做到位了吗?

本文详细介绍新生仔猪的科学护理方法,涵盖接生、补铁、补料、断奶、腹泻防治、寄养、阉割等关键环节,帮助养猪场有效降低哺乳期仔猪死亡率,提升生产效益。内容包括仔猪出生处理流程、环境温湿度控制及常见疾病防控措施,是猪场管理者必备的实用技术指南。

养猪关键:水温与水质管理的那些门道

养猪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是水温和水质问题。冬季水温应控制在30-35℃,避免冷水导致猪拉肚子;同时,水质直接影响猪的饮水量、饲料消耗和健康,高浓度固形物、亚硝酸盐、重金属及污染物可能引发中毒或生产性能下降。了解如何科学管理猪只饮水,是保障猪群健康与高效养殖的关键。

保育猪转育肥前的准备工作

本文详细介绍保育猪转入育肥阶段前的五大关键准备工作:环境消毒、温度调控、抗应激措施、换料过渡和分群规划,涵盖空栏处理、温差管理、饲料转换方法、分群原则及健康管理细节,帮助养殖户实现猪只平稳过渡,提升育肥效率与健康水平。

育肥猪常规保健方案

本文提供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育肥猪常规保健方案,涵盖环境控制、科学营养、免疫防控、定期驱虫、精细化管理及健康监测等关键环节。通过实施该方案,可显著提升育肥猪健康水平、饲料转化效率和出栏效益,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与死亡率,保障猪肉食品安全,助力猪场实现高效可持续养殖。

育肥猪常见疾病

本文详细介绍育肥猪常见疾病,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全身性感染、寄生虫及外科疾病的主要症状与病理特征,并提供科学的预防措施,涵盖环境控制、饲料管理和生物安全策略,帮助养殖户有效防控疾病,提升养殖效益。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本文系统介绍育肥猪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涵盖饲料营养、环境控制、疾病防控及分群出栏等关键环节。详细说明各生长阶段的饲喂方式、饲料配比、饮水保障、温湿度与密度调控、卫生消毒、驱虫免疫及日常观察要点,旨在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料肉比、提高出栏体重与养殖效益。

育肥猪环境和密度管理

本文详细介绍育肥猪环境与密度管理的关键要素,包括温度(18-22℃)、湿度(60%-70%)、通风、光照(12-18小时/天)和卫生管理措施,同时提供科学的饲养密度标准(如1.2㎡/头)、分群原则与活动空间规划。通过协同优化环境与密度,有效提升生长速度、降低料肉比,增强养殖效益。

降低育肥猪料肉比的核心方法

本文系统介绍降低育肥猪料肉比的核心方法,涵盖精准营养调控、智能饲喂管理、环境控制优化、健康强化管理、优良品种选育及分群策略等多维度措施。通过优化饲料配方、使用胆汁酸和益生菌添加剂、实施分阶段饲喂与液态料系统、改善温控通风条件、加强疫病寄生虫防控,结合美系三元杂交品种应用,可将料肉比显著降至2.3-2.6:1,每头猪节省成本80-120元,全面提升养殖效益。

猪水肿病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分析(附鉴别诊断表)

本文深入分析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重点探讨由O139、O141等血清型大肠杆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引发的毒素血症。文章基于国外研究数据,总结该病在断奶后1-2周仔猪中的高发病率与死亡率,并详细描述水肿、神经和全身三类主要症状及其发生率。同时提供与猪瘟、伪狂犬病、营养性水肿和中毒性疾病的鉴别要点,强调实验室检测与流行病学结合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以优化饲养管理和早期干预为核心的防控策略,助力养殖场降低损失。

场长脱产,是管理失职还是经营智慧?

本文探讨现代规模猪场中‘场长是否必须每天进生产线’的管理误区,提出优秀场长应承担五大核心使命:安全捍卫者、团队建设者、计划主导者、经营责任者和外联营造者。通过‘八步授权法’实现从‘事必躬亲’到‘有效授权’的角色转型,推动猪场从生产单元向经营实体升级,助力行业实现精益化、系统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