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常规保健方案能显著提升育肥猪的健康水平、饲料转化率和出栏效益,降低疾病发生率与死亡率,保障食品安全。以下方案综合权威资料整理,涵盖环境、营养、免疫、驱虫、管理等环节。

 

一、环境保健

1. 猪舍卫生与消毒

每天上、下午及时清理粪便,保持圈舍清洁干燥。

每周带猪消毒1次,消毒药轮换使用,防止耐药性。

出栏后彻底清扫、冲洗、消毒,空栏不少于3天。

2. 温湿度与通风

适宜温度18-22℃,冬季防寒保暖,夏季防暑降温。

湿度控制在60%-80%,合理通风,减少氨气、粉尘。

3. 饲养密度与分群

每头猪占地面积1.6-2m²,避免密度过高引发应激和疾病。

按体重、强弱、公母分群,病猪及时隔离。

二、营养与饲料保健

1. 科学饲喂

定时定量,体重40kg前每日3-4次,40kg后每日2次,或采用自由采食。

饲料过渡换料时,提前3-5天逐步替换,避免应激性腹泻。

饲料新鲜、无霉变,合理搭配小猪料、中猪料、大猪料。

2. 饮水管理

保证清洁饮水,饮水器流速达标,夏季尤其注意水温与供应量。

3. 添加剂应用

适时添加益生菌、活性肽、维生素、微量元素,调节肠道健康,增强抗病力。

饲料中可周期性添加脱霉剂、抗菌促生长剂(符合国家规定)。

三、免疫与疾病防控

1. 免疫程序

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猪瘟、口蹄疫、伪狂犬、支原体、圆环、蓝耳病等疫苗注射。

新购入猪只及时补免,免疫前后避免其他应激。

免疫后监测抗体水平,不合格群体及时补免。

2. 日常观察与挑病猪

每天观察采食、粪便、呼吸、精神状态,发现病弱残猪及时挑出单独护理。

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疾病损失。

3. 休药期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休药期规定,做好用药记录,保证猪肉食品安全。

 

四、驱虫保健

1. 驱虫程序

常规在45日龄、90日龄、135日龄分三次驱虫;新购仔猪进场第6天驱虫,间隔7天重复。

选用广谱高效低毒药物如伊维菌素、阿维菌素、丙硫苯咪唑等。

2. 驱虫期间管理

空腹早晨喂药,驱虫后粪便集中发酵处理,防止二次感染。

补充益生菌、维生素,帮助恢复胃肠功能。

 

五、管理与行为保健

1. 三点定位训练

调教猪群定点采食、定点休息、定点排粪排尿,保持圈舍干净。

2. 减少应激

转群、换料、免疫等应激期提前添加抗应激药物(如维生素C、电解多维)。

合群分群时遵循“留弱不留强”、“夜并昼不并”,并喷洒药液消除气味差异。

3. 设施检查

定期检查饮水器、料槽、圈栏等设施完好,及时维修,避免外伤或采食障碍。

六、记录与监测

做好日常生产记录(饲喂、消毒、免疫、用药、发病与治疗等),便于追溯与分析。

定期监测猪群健康状况、增重、料肉比,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综上,育肥猪常规保健方案以环境、营养、免疫、驱虫、科学管理和监测为核心,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健康管理体系,可有效提升猪场经济效益与养殖水平。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