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长必须每天进生产线!”

这似乎是规模猪场管理中一条不容置疑的铁律。

但在PSY应用研究院的教练团深度服务百余家猪场后,我们发现:一味强调“在场”,可能正让场长陷入“忙于救火,疏于防火”的管理陷阱。

猪场,本质上是一个特殊的“小型社会”。现场管理至关重要,但它绝不是场长职责的全部。 逆境之下,重新定义场长角色,是实现猪场从“生产单元”向“经营实体”跨越的第一步。


困于现场,何谈经营?优秀场长的五大核心使命

为什么我们高薪聘请的场长,疲于奔命却难见成效?

为什么生产数据看似有人抓,整体经营却无人负责?

问题的核心,在于对场长角色的认知错位。一个卓越的场长,必须是五大职责的集大成者:

1. 安全风险的“捍卫者”

安全生产是1,其他是后面的0。场长是生物安全、生产安全、环保安全体系的第一责任人。他需要建立的不是被动检查,而是主动的风险管理与反馈机制,并通过持续培训,将安全意识内化为团队本能。

2. 高效团队的“建设者”

离开稳定的团队,一切技术都是空谈。场长需深度了解员工的优劣与价值,通过团队文化、管理流程与考核机制的三轮驱动,打造一支值得信赖的铁军。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长期的组织修炼。

3. 计划预算的“主导者”

猪场运营切忌“临时起意”。从周密的生产计划到精准的经营预算,场长是这一切的顶层设计者与推动者。尤其在人员配置不足时,场长必须亲自扛起大旗,确保各项计划科学严谨、落地有声。

4. 经营结果的“责任者”

一个不懂经营的场长,不是好场长。他不仅要分解生产计划,更要例行分析PSY、造肉成本等核心竞争力指标,并制定切实的改进方案。

5. 外联环境的“营造者”

非瘟前,场长是对外关系的核心。非瘟后,虽部分工作由外围分担,但他仍是外部关系网络的关键维护者。从乡镇关系维护到应急事件处理,这项职责直接影响猪场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


从“事必躬亲”到“有效授权”:场长脱产的三大前提

了解上述五大职责后,“场长是否应该脱产”的答案已然清晰。我们的观点是:合理的脱产,非但不是失职,反而是现代猪场管理的必备智慧。

前提一:脱产不等于脱离

当生产数据异常或发生重大疫病时,场长必须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化身首席调查官,查找根源、制定对策。脱产,是为了更好地聚焦关键现场。

前提二:时间管理是核心能力

场长的工作是多维的。他必须通过精准的时间管理,像指挥家一样,统筹安全、团队、经营、外联等多部乐章和谐奏鸣,避免顾此失彼。

前提三:团队授权是根本路径

一个人的精力终有上限。场长的最高境界,是通过打造一个能独立运转的系统,来管理猪场。而这一切的核心,便是学会“授权”。


系统赋能:优秀场长的“八步授权法”

授权不是简单的权力下放,而是一套严谨的管理系统。PSY应用研究院总结出被无数优秀场长验证的“八步授权法”:

1. 划定授权边界:核心权力紧握手中(如人事、财务决策),将生产计划制定、会议组织等事务性工作大胆下放,场长负责最终审核。

2. 洞察下属才能:多看优点,少盯缺点。让外向者主导团队建设,心细者负责数据分析,实现人岗最优匹配。

3. 征询而非命令:主动接受的授权,能激发责任感与成长欲;被动强加的任务,只会被视为负担。

4. 前置人才培养:授权的前提是“有人可用”。场长需在平日工作中慧眼识珠,并给予不间断的培养。

5. 实施公开授权:在员工大会等场合公开授权,赋予名正言顺的职责,赢得团队的理解与配合。

6. 容忍合理错误:成长需要试错空间。场长需有包容之心,在公开场合适度维护被授权人,保护其积极性。

7. 提供持续支持:授权不等于甩手。通过每日简短的骨干碰头会,及时给予技术指导与管理支持。

8. 建立短时考核: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针对授权任务设定明确的短期考核项目,以结果激励先进。


四、小结  

对场长而言,合理脱产不是为了减轻负担,而是为了将最宝贵的精力投入到最能创造价值的地方。

这场角色转变的底层逻辑,与养猪业的精益生产一脉相承:用系统代替能人,用流程代替经验,用团队代替个人。

猪场管理的长征路上,真正的强者,不再是那个浑身泥土、事事亲为的“工头”,而是那个运筹帷幄、构建体系的“指挥官”。  

PSY应用研究院坚信,唯有完成从“生产管理者”到“团队领导者和企业经营者”的蜕变,才能带领猪场在行业的严冬中,走得更稳、更远。


【版权声明】来源:PSY应用研究院。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