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如O139、O141)产生的志贺毒素起的毒素血症。本病多发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发病率约10-20%,死亡率可达50-90%。国外研究显示,该病与饲养管理、应激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将基于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结合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01
临床表现
猪水肿病的临床表现多样,通常以急性形式出现。根据国外文献对500例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本病症状可分为三类:水肿症状、神经症状和全身症状。数据表明,85%的病例出现眼睑和面部水肿,70%表现为共济失调(运动失调)或抽搐,60%伴有轻度腹泻。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3天内迅速发展,死亡常发生在24-48小时内。
具体表现包括:
水肿症状:最常见于眼睑、面部和下颌间隙,严重时可扩展至腹部和四肢。水肿是由于毒素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组织液积聚。尸检常见胃壁和肠系膜水肿,这有助于诊断。

患有水肿病的猪。皮下水肿在眼睑、鼻子、前额和颈部很明显
神经症状:包括共济失调、肌肉震颤、瘫痪甚至角弓反张(背部弓起)。这些症状源于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可能被误诊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受急性水肿病影响的猪。眼睑中可见皮下水肿,行为改变很严重,意识和对刺激的反应性降低
全身症状:猪只可能表现抑郁、厌食、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罕见高热),部分病例有腹泻,但通常不显著。国外数据(Jones & Brown, 2015)显示,在未免疫猪群中,水肿病的死亡率高达80%,且死亡多呈猝死式,给养殖场带来突发损失。

凝胶状结肠系膜水肿,被认为是水肿病导致的死亡病例中标志性的肉眼病变
以下表格总结了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发生率,基于国外研究(数据来源:Journal of Swine Health and Production, 2018):
猪水肿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生率

根据Gyles(2007)在《Veterinary Microbiology》中的研究,水肿病的发病与仔猪免疫系统不成熟有关。断奶应激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大肠杆菌过度繁殖并产生毒素。毒素通过血液循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水肿和神经炎症。统计分析显示,在管理差的猪场,发病率可升至25%,而通过优化饲料(如添加锌或益生菌)可降低至5%以下。这表明预防重于治疗。
02
鉴别诊断
猪水肿病需与其他常见猪病鉴别,尤其是那些表现水肿或神经症状的疾病。国外文献强调,误诊可能导致不当治疗,加重损失。主要需鉴别的疾病包括猪瘟、伪狂犬病、营养性水肿和中毒性疾病。
猪瘟:由病毒引起,表现高热、皮肤出血点和腹泻,水肿较少见。实验室检测可通过PCR区分。
伪狂犬病:也有神经症状,但多伴随瘙痒和呼吸道症状,水肿不典型。
营养性水肿:与硒或维生素E缺乏相关,通常发展缓慢,无细菌毒素参与。
中毒性疾病:如霉菌毒素中毒,可能有类似神经表现,但病史可提供线索。
以下表格对比了这些疾病的關鍵点:
猪水肿病的鉴别诊断表

水肿病的鉴别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本病多发于断奶仔猪。实验室数据表明,水肿病的确诊依赖于检测粪便或组织中的志贺毒素,阳性率在爆发期可达90%。
03
诊断流程与数据分析
猪水肿病诊断流程图

数据分析表明,水肿病的爆发与饲养密度相关,密度高于0.5㎡/头时,发病率增加15%。因此,结合数据监控,如记录发病率和环境参数,可以帮助预测和预防爆发。
04
治疗与紧急防控方案
图片可点击放大

【版权声明】来源:猪场管理者。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