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养猪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自繁自养模式逐渐转向轻资产的“公司+农户”及“公司+家庭农场”模式。这一转变伴随着生产分工的精细化,如分段饲养和专业育肥等新兴模式的出现。在这一过程中,“山东模式”作为典范,不仅推动了山东省内养猪业的发展,还被广泛复制到黑龙江、河北、河南、吉林等养猪大省,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养猪业的格局。
轻资产模式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精准饲料管理、优化疫病防控以及精细化养殖管理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效率,为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以山东为例,近年来该省养殖场(户)因疫病防控压力和行情低迷等因素,主动或被动缩减产能,转而采用“公司+农户”等专业育肥模式。据统计,山东已有400多个放养团队,年放养量接近2000万头生猪,占全省出栏量约50%。相较于传统自繁自养模式下7公斤仔猪的成本260-300元/头,轻资产模式的代养费仅为200-250元/头,显著降低了养殖风险和成本。
'山东模式'的成功经验已被其他省份广泛借鉴,其中黑龙江省尤为突出。2024年,黑龙江生猪出栏量达到2500万头左右,同比增长约3.5%,这主要得益于轻资产模式的推广。同年9月,黑龙江仔猪联盟成立,涉及仔猪放养量超过400万头,为北方育肥市场提供了更便捷、规范的仔猪供应渠道。此外,黑龙江省与山东省开展了省际产销对接活动,签订了《仔猪供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促进了两地养猪业的合作与发展。
除黑龙江外,河北、河南和吉林等省份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广轻资产模式。河北作为传统的生猪养殖大省,通过建立养殖小区,将农户集中起来,由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环保共治。河南作为国内生猪养殖的核心区域,2024年生猪出栏量再创新高,达到6300万头左右,合作农户与家庭农场每头生猪平均利润达到400元左右。而吉林凭借丰富的玉米等饲料原料资源,能够为生猪育肥提供充足且价格相对低廉的饲料供应,与周边地区形成产业协同,共同打造东北地区的生猪育肥产业带。
随着轻资产模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大集团和大公司纷纷入局,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众多猪企选择轻资产路径,以规避市场风险并缓解资金链压力。据统计,2024年全国top30猪企中有23家以“公司+农户”为主,代养量达1.22亿头,占出栏目标的一半以上。例如,神农集团在北方部分区域大力推行“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存栏规模达5000头的家庭农场不在少数;大北农在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的年出栏100万头商品猪养殖一体化项目已发展代养场(户)56个,代养生猪20万头。这些企业的成功实践证明了轻资产模式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尽管轻资产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业内人士认为,为了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亟需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包括养殖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以及利益分配规范等。这将有助于引导企业和农户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从而推动养猪业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总之,中国养猪业从大规模自繁自养向轻资产模式的转变,不仅是适应市场发展和行业变革的必然选择,也将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贡献重要力量。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