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0月中旬,标猪报价触底11元/公斤后,虽然生猪市场仍面临供应压力,产能去化不彻底,且国内适重猪源供应趋势宽松!但是,碍于短期内情绪升温,在多方利好支撑下,猪价持续走高。

根据当前市场动态和行业分析,2025年10月下旬至11月的猪价走势呈现以下关键趋势:
猪价“四连涨”
生猪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难得的回暖。数据显示,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升至11.04元/公斤,从东北到西南,从华北到华南,各地猪价集体飘红。市场监测显示,当前生猪主流收购价经过连续几天上涨后,每斤涨幅已逼近1元。这种“北强南稳”的格局彻底改变了以往猪价上涨的固定模式,显示出此次弹的特殊性。

“三股暖风”齐吹
这场猪价反弹的背后,是三股强劲的“暖风”共同作用的结果。供应端收缩是推动价格上涨的首要因素。养殖户压栏惜售情绪明显升温,无论是散户还是规模场,都放缓了出栏节奏。与此同时,二次育肥群体补栏积极性提高,进一步减少了市场生猪的实际流通量。
一、近期猪价反弹现状全国猪价已出现大范围上涨,山东、江苏、吉林等地外三元生猪价格突破12元/公斤,部分区域标猪均价逼近12.5元/公斤。此次上涨主要受三方面驱动:季节性需求启动:南方腌腊季提前备货,屠宰企业开工率从9月的31.3%逐步回升供应端收缩:集团猪企出栏量环比减少12%,能繁母猪存栏较年初下降37万头,四季度出栏量预计减少5%-8%中。成本支撑增强:自繁自养成本降至1640元/头,饲料价格稳定在2.66元/公斤,养殖端抗价能力提升。
二、月底前涨幅预测尽管市场情绪高涨,但10月底前猪价每斤上涨1元(即涨幅约8%)的预期存在争议:乐观因素:11月腌腊全面启动后,猪肉消费预计同比增长5%以上,叠加反倾销政策减少进口猪肉约535万头,供需关系将进一步改善。制约因素:当前冻品库存高达98万吨,若集中投放可能压制涨幅,且终端消费复苏力度仍受肉禽低价替代影响。

三、中长期趋势判断11-12月猪价或延续上涨,但需关注以下风险:反弹高度受限:产能基数仍处绿色区域(能繁母猪存栏4038万头),预计价格反弹至成本线(13.5-14元/公斤)后承压。市场博弈加剧:养殖户压栏惜售与屠宰企业采购策略的拉锯可能导致短期波动。政策调控风险:若猪粮比持续低于6:1,可能触发收储等干预措施。
四、操作建议养殖端:合理规划10月出栏节奏,避免集中抛售;关注11月腌腊需求窗口。消费端:国庆后猪肉价格处于相对低位,可适时储备。

10日全国均价总体窄幅上行,局部地区有所调整,波动地区略增总体涨多跌少。国内主产区种植户售粮节奏放慢,市场供应压力较前期明显减轻,部分企业提价促收,带动价格窄幅偏强。预判11月份期间大多数时候产区玉米交易价格总体继续偏弱走势为主的可能性更大,局部地区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存阶段性反弹机会,11月份月度均价环比继续下跌的几率更高。

因美国大豆出口销售季节性疲软后令大豆价格承压下滑,CBOT大豆期货互有涨跌,其中基准期约收低0.1%。美盘大豆抗跌提振国内豆粕买盘人气,但南美大豆收割上市后供应增加,巴西大豆升贴水报价滞涨回落后限制进口大豆成本回升,且随着备货需求逐渐下降后继续成交将有限,市场观望情绪增多,豆粕价格上涨幅度受限,预计将维持震荡调整行情。
因逢低买盘推动及中国恢复采购少量的美国,支撑CBOT大豆期货基准期约收高0.9%。美盘大豆冲高回落后国内市场看涨情绪减弱,虽然中国恢复对美国大豆的采购,但现存13%的进口关税叠加美盘大豆偏高运行,令进口美国大豆成本过高,大豆买家转而采购南美大豆,削弱美豆对华出口竞争力。目前国内进口大豆数量较多,供给宽松,在油厂开机压榨数量较大,豆粕产量较多但终端饲料养殖企业拿货需求有限得情况下,油厂挺价动力不足,豆粕供应宽松令价格继续承压运行。
(来源:养猪知识大课堂)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