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围绕14.5元/公斤小幅波动,部分低价区域甚至跌破14元/公斤。截至3月12日,全国主产区生猪均价为14.72元/公斤,较前一日上涨0.07元/公斤。其中,广东成为高价区域,均价达到16.03元/公斤;黑龙江则处于低价区域,均价为14.03元/公斤,而河南地区的基准价为14.34元/公斤。
尽管节后豆粕和玉米价格上涨推动了生猪养殖利润的下滑,但当前养殖利润仍为正值,产能去化的动力不足。相关数据显示,截至3月6日,商品猪养殖利润为151.2元/头,已连续盈利12个月。自2024年四季度起,仔猪市场的补栏情况改变了往年淡季价格偏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对年后仔猪价格上涨的预期较强,刺激了放养公司及养殖户的采购积极性。此外,供应增幅不及需求增幅也支撑了仔猪价格的上涨。春节后,虽然仔猪市场成交一般,但仍保持约150元/头的利润水平。
通常情况下,只有当仔猪销售和商品猪养殖利润均为负值时,才会促使养殖户主动减少能繁母猪存栏量。然而,目前仔猪销售和商品猪养殖均有一定利润,因此产能主动去化的动力不足。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截至1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62万头,环比减少0.4%,同比微降0.1%,占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的104.15%,接近产能波动绿色区域的上限(绿色区域定义为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2%至105%之间)。涌益咨询的样本数据表明,能繁母猪存栏量从2月份开始环比下降(降幅0.05%,同比增幅9.94%),结束了此前连续12个月的增长趋势。2月份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四季度部分集团场及散户因订单制采购仔猪而超配母猪,随着前期订单逐步完成,部分超配母猪被逐步淘汰。预计3月至5月,随着仔猪补栏旺季结束,母猪配种将回归正常节奏,能繁母猪存栏量可能继续下降。
春节后,生猪出栏均重持续上升。截至3月6日,生猪出栏均重达到127.06公斤/头,较春节前的121.51公斤/头累计上涨5.55公斤/头,创下近5年同期最高值。其中,集团场的出栏均重为125.03公斤/头,散户的出栏均重为134.11公斤/头。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节前生猪出栏均重下降带来的利好逐步减弱,节后出栏体重增加导致库存积累,市场供应压力逐渐累积。在此背景下,建议养殖户理性安排出栏计划。
根据往年经验,冻品入库通常发生在上半年,而下半年则是冻品出库的高峰期。影响屠宰企业入库和出库行为的关键因素是生猪价格。春节后,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在14.5元/公斤附近波动,由于毛猪价格较高,屠宰企业主动入库意愿不强。根据样本数据,节后冻品库存率逐步提升(截至3月6日,冻品库存率为15.58%),增量主要来自国储入库以及部分具备分割能力的屠宰企业的分割入库(以赚取分割利润为主)。市场调研显示,如果生猪价格维持在14.5元/公斤左右,屠宰企业通常无主动入库计划,仅通过被动入库完成食品厂订单;若生猪价格跌破14元/公斤,屠宰企业可能开始主动入库,并优先满足下游食品厂订单需求。
二次育肥方面,春节后出现了一波进场现象,但整体态度较为谨慎。市场调研发现,当前二次育肥群体中存在较多空圈或部分空圈待养的情况,普遍预期生猪价格在14元/公斤附近时会重新进场。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冻品入库和二次育肥进场的节奏,尤其是两者共振时对猪价的影响,以及集团场降重出栏与二次育肥进场之间的博弈关系。
综上所述,当前生猪市场的核心矛盾集中在供应端,由于市场供应压力不断累积,预计到4月份,生猪现货价格重心将继续下移。投资者可关注冻品入库和二次育肥进场对猪价的短期支撑作用。期货市场方面,远月合约已反映了价格走弱的预期,LH2505合约维持一定幅度的贴水,且期价运行在成本线附近。建议投资者以观望为主,同时可关注5月、9月合约之间的反套机会。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