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价格行情

生猪 11.76

较昨日上涨 +0.01

玉米 2211

较昨日上涨 +5.00

豆粕 3135

较昨日上涨 +25.00

下载猪博士,订阅当地每日最新价格行情 订阅

地区 价格 比昨日 地区 价格 比昨日
华东 上海 12.04 0.00 华南 广东 12.30 -0.26
山东 12.02 0.04 广西 11.07 -0.08
安徽 11.97 -0.02 海南 14.37 0.00
浙江 12.22 0.00 西南 重庆 11.25 -0.04
江苏 12.08 0.04 四川 11.30 -0.08
福建 12.40 -0.18 云南 11.44 0.09
华中 江西 11.58 -0.08 贵州 11.07 -0.01
湖北 11.60 0.06 东北 黑龙江 11.80 0.17
河南 11.91 0.02 吉林 11.70 0.19
湖南 11.45 -0.06 辽宁 11.73 0.16
华北 北京 12.04 0.05 西北 陕西 11.61 0.01
天津 12.04 0.05 甘肃 11.59 -0.04
山西 11.70 0.04 青海 11.81 0.09
河北 11.93 0.07 宁夏 11.79 -0.02

推荐     行情     动态     企业     技术     付费阅读    

8月中旬生猪二次育肥受限,出栏体重调减,生猪供应或集中上量,猪价或进一步震荡略偏弱运行

2025年8月15日,全国平均猪价为每斤6.91元,连续两天小幅上涨,涨幅收窄至0.16%。与去年同期相比,猪价下跌34.8%,为近4年同期最低水平。各省猪价稳中带涨,广东猪价7.7元仍为最高,广西跌至6.6元为全国最低。山东省第32周生猪价格延续下行,肥猪出栏均价14.25元/公斤,猪肉均价25.68元/公斤。22家上市猪企2025年7月生猪销量合计1727.5万头,多数企业环比下降,但牧原、温氏等小幅增长。文章综合分析猪价走势、供需变化及行业数据,供养猪人参考。

紧急提醒!路上遇到这种“望天”的鸡,别犹豫,立刻跑!

本文介绍了农村中可能出现的“望天”鸡现象,揭示其可能是新城疫(鸡瘟)的典型症状。新城疫是一种高传染性禽类疾病,对养殖业危害极大。文章详细说明了该病的危害、传播途径、人感染的可能性以及发现病鸡后的正确应对措施,提醒公众保持警惕、科学防控,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养殖业安全。

8.16明日猪价早知道,全国最新猪价信息

今日全国猪价开始偏弱调整,受月末因素影响,养殖端对学生开学带来的消费增长持乐观预期,观望情绪增强。河南牧原、广东温氏等大场报价稳定,全国猪价均价在6.66-7.73元/斤之间。本文同时对明日猪价走势进行预测。

猪价行情及生猪期货行情动态(2025.8.15)

根据综合市场监测数据,昨日生猪价格基本持平,全国均价为13.79元/公斤,周环比微涨0.50%,同比下跌53.26%。仔猪价格周环比下跌3.16%,生猪屠宰量小幅增加。当前养殖端挺价意愿明显,但终端消费疲软,预计近期猪价将维持窄幅调整。

特朗普:中国买大豆增三倍。外交部回应!

本文分析特朗普要求中国增加大豆采购的言论背景,解读中美大豆贸易变化趋势。2025年贸易战以来中国大幅减少美国大豆进口,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国。同时,国内低蛋白配方技术成熟,进一步降低对大豆依赖。文章还探讨了大豆进口价格走势及对生猪养殖成本的影响。

深度解读!猪业去产能4大举措公布,国家反内卷不止是提振猪价!

本文深入解读2024年8月13日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召开的重要会议内容,聚焦生猪产业四大去产能举措,包括能繁母猪调减、禁止二次育肥、环保监管加强及出栏体重控制。会议旨在推动行业反内卷、优化过剩产能,助力猪周期提前反转,提振行业利润与整体经济复苏。文章还分析政策对中小养殖户、动保产业及国家经济形势的深远影响。

热应激综合征的综合防控措施

本文详细介绍奶牛在高温环境下的物理降温措施与营养调控策略。包括合理设计牛舍、提供遮阳设施、加强通风与喷淋降温,以及通过TMR日粮、调整蛋白与能量结构、补充矿物质与维生素等方式缓解热应激,提高奶牛夏季产奶性能与健康水平。

热应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本文详细分析热应激对牛采食量、能量代谢、瘤胃功能、生长性能、呼吸系统、繁殖能力及饲料利用率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包括采食量下降、呼吸频率增加、瘤胃发酵受阻、繁殖率降低、胚胎异常及饲料转化率下降等表现,并探讨其对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综合影响。

牛热应激综合征的危害、评价及防控

本文详细解析了奶牛热应激的成因及其对牛体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热应激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超出奶牛自身体温调节能力所引发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异常反应,主要表现为新陈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产奶量及乳成分变化,严重时可导致热应激综合征。文章还探讨了牛体散热机制及环境温度、湿度对热应激发生的关键作用,并强调了科学防控措施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