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关乎畜禽产品供给安全与养殖效益,而猪寄生虫病是制约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瓶颈之一。该病不仅导致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还会破坏肠道功能、诱发继发感染,从而推高饲料和医疗成本,造成持续经济损失。系统分析其流行规律,建立高效绿色防控体系,已成为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猪寄生虫分类及防控

猪寄生虫种类多样,常见有猪蛔虫病、猪弓形体病和猪球虫病等。猪蛔虫寄生于小肠,经口传播,感染率高、分布广,严重影响生长甚至导致死亡;猪弓形体病为人畜共患病,传播途径多样,发病急,易引起流产或死胎;猪球虫病主要引起腹泻和生长迟缓,高湿和卫生差的环境易诱发。寄生虫病具有感染率高、传播复杂、危害大等共同特点,不仅直接损害健康,还通过降低饲料转化率间接影响效益。

二、猪寄生虫影响

寄生虫感染可导致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症状,严重时出现腹泻、呼吸困难等全身反应。病理上,虫体破坏组织并诱发炎症,如蛔虫损伤肠壁,弓形体引发肝脾肿大,球虫导致肠道上皮坏死、吸收功能下降,这些病变为其他病原入侵创造条件,增加继发感染风险。

三、猪寄生虫病的感染因素

感染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环境污染,粪便、污水未妥善处理易成为虫卵滋生源,通风不良、湿度高亦助长寄生虫繁殖;二是季节变化,夏季蚊蝇、老鼠等媒介活跃,冬季为保温减少通风,舍内容易形成高湿环境,利于虫卵存活;三是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贮存不当受潮霉变、饮水污染、饲养密度过高、消毒不严等均会增加传播风险。

四、常见寄生虫病的控制要点

防控关键技术包括:实施“全进全出”管理,切断批次间交叉感染;推行粪污干湿分离,固体干燥、液体发酵以杀灭虫卵;完善猪舍通风与自动化设备,减少人为污染;保障饲料原料安全,储存时防潮防鼠;科学选用驱虫药物,严格控制剂量与用药方式,形成“防重于治”的综合体系。

针对常见寄生虫,防控各有侧重:猪蛔虫病需加强饲料饮水卫生、粪便处理与关键阶段预防性驱虫;猪球虫病应强化产仔区消毒,并在仔猪早期进行药物预防;猪弓形体病则要严防猫类进入猪场,高发季节药物预防,严格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及排泄物。

综上,猪寄生虫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通过环境管理、饲养规范、设施升级与药物干预等多重手段,构建绿色、高效的技术体系,才能保障猪群健康,推动养猪业可持续发展。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