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盖塔病毒(GET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归类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为蚊媒传播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具有显著的公共卫生意义。该病毒于1955年首次在马来西亚从白雪库蚊中分离获得,现已在欧亚大陆及环太平洋地区多个国家检出,包括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我国多地均有GETV分布,涉及云南、山东、河南、辽宁等十余省份。2024年,河南省多个猪场出现集中暴发,引发行业高度重视。
一、病原特征
GETV基因组包含两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非结构蛋白与结构蛋白。病毒颗粒直径约70纳米,具囊膜结构,对酸碱敏感,高温(50℃以上)可使其灭活,但在低温条件下可存活较长时间。
目前GETV可分为四个基因型,其中GⅢ型为当前我国及亚洲地区主要流行型别。
病毒宿主范围广泛,可感染猪、马、牛、狐狸等多种动物,人类血清中亦曾检测到相应抗体,但尚未见人类临床病例报道。
蚊媒(如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等)是GETV传播的关键媒介,维持“蚊—动物—蚊”的传播循环。
本病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6–9月蚊虫活跃期,气候湿热地区风险更高。
二、流行现状
我国自1964年首次在海南蚊体中分离到GETV以来,病毒分布范围持续扩大。2006年前仅有6个省份报告,至2018年已扩展至16个省,2023年更覆盖22个省,呈现由热带向温带扩散的趋势。目前广东、江西、河南、四川等地猪场均已检出病毒,部分省份猪群阳性率高达95%以上。2024年7–9月,河南省12个地市、21个县区确认发生GETV感染。
三、临床表现
发病严重程度与日龄呈负相关,幼龄猪更易感。病猪初期表现精神萎靡、发热(40.6–41℃)、便秘,随后出现腹泻,排黄色稀粪,偶见呕吐,腹泻后约10小时死亡,病死率超过50%。体表可见腹部、颌下等处皮肤发绀。
新生仔猪:可出现高热、震颤、共济失调、腹泻及皮疹,死亡率可近100%。剖检常见间质性肺炎与脑炎病变。
较大日龄仔猪:以精神不振、发热、生长迟缓为主,幸存猪多发育不良。
繁殖母猪:感染后可致流产、死胎、返情增加,妊娠中后期感染风险更高,流产率可达15%–25%。
成年猪:多呈一过性发热与淋巴结肿大,症状较轻,恢复较快。
重症病例:可见神经症状如转圈、角弓反张、抽搐等,哺乳仔猪死亡率可达50%–70%,部分母猪伴有关节炎。
四、防控策略
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或特效药物,须依赖综合生物安全措施进行防控。
强化生物安全
产房等重点区域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与防护,防止交叉传播。可使用3%烧碱每日1–2次消毒生产区外环境,并定期采用惠氯威(1:100)进行带猪喷雾消毒,以降低环境中病毒载量。
蚊媒控制
定期实施杀虫措施,降低蚊蝇密度,切断传播途径。种猪可选用0.5%莫西克丁浇泼液(15–20ml)进行背部浇泼,以驱避体表寄生虫。
病猪管理
发病仔猪应及时隔离,并视情况实施对症治疗或淘汰处理,以控制疫情扩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