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

通过科学合理的寄养措施,确保新生仔猪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成活率,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新生仔猪,尤其是弱小、孤儿或需要特殊护理的仔猪。

三、寄养原则

及时性:在仔猪出生后尽快进行寄养,确保其及时获得母乳。

选择性:选择健康、泌乳量充足的母猪作为寄养母猪。

匹配性:根据仔猪的年龄和体重,合理匹配寄养母猪和仔猪,避免过大或过小的差异。

安全性:确保寄养过程安全,防止疾病传播和意外伤害。

四、寄养流程

1. 评估与选择

评估仔猪:对新生仔猪进行健康评估,记录体重、健康状况和出生日期。

选择寄养母猪:选择健康、泌乳良好、母性强的母猪作为寄养母猪,优先选择产后7天以内的母猪。

2. 寄养准备

环境准备:确保寄养环境清洁、温暖,温度控制在30-32℃,湿度适宜。

消毒措施:对寄养区域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标识管理:对寄养仔猪和母猪进行标识,便于管理和追踪。

3. 寄养实施

时间选择:尽量在仔猪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寄养,确保其及时获得初乳。

逐步引入:将仔猪逐步引入寄养母猪的产床,避免突然引入引起母猪排斥。

观察与调整:密切观察寄养母猪对仔猪的接受情况,必要时进行调整。

4. 饲养管理

营养供给:确保寄养母猪获得充足的营养,以维持良好的泌乳量。

补饲措施:对于体弱或生长缓慢的仔猪,适时进行人工补饲,提供额外的营养支持。

健康管理:定期监测仔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五、寄养注意事项

疾病防控:确保寄养母猪和仔猪均健康,避免将病猪寄养到健康猪群中。必要时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

避免应激:尽量减少寄养过程中的应激,保持环境稳定,避免突然的变动。

逐步过渡:在寄养初期,逐步让仔猪适应新环境,避免一次性引入过多仔猪。

人员培训:对负责寄养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寄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监测与评

健康监测:定期记录仔猪的体重、健康状况和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效果评估:评估寄养方案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寄养流程和管理措施。

数据记录:详细记录寄养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便于后续分析和改进。

七、应急预案

疾病处理:如发现仔猪或母猪出现疾病症状,立即隔离并进行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母猪替换:如寄养母猪出现健康问题或泌乳不足,及时替换为其他健康的母猪。

紧急补饲:对于因各种原因无法及时获得母乳的仔猪,立即进行人工补饲。

八、资源与支持

物资准备:确保有足够的寄养设备、饲料、药品等物资储备。

技术支持:提供兽医和技术人员的支持,确保寄养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问题解决。

九、方案实施与监督

责任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定期检查:由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寄养情况,确保方案落实到位。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