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
确保母猪产后快速恢复,预防产后疾病,提高泌乳量和仔猪成活率。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产后母猪。
三、保健措施
1. 产后环境管理
清洁与消毒:产后立即清理产房,清除胎衣、污染物,使用消毒剂对产床、地面及母猪阴部进行消毒。
温湿度控制:保持产房温度在20-23℃,湿度在60%-70%之间,确保环境舒适。
通风与光照:保证良好的通风,避免有害气体积聚,提供适当的光照。
2. 营养管理
饮水:产后8小时内提供温水或1%温盐水,可添加葡萄糖以补充能量。
饲料:产后初期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如麸皮水,逐步增加至正常饲喂量。确保饲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催乳:如乳汁不足,可添加催乳饲料或补充剂,如小米粥、小鱼虾汤等。
3. 产后消炎与药物使用
抗生素预防:产后使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子宫内膜炎和其他感染,如长效恩诺沙星。
缩宫素使用:在确保产道通畅的情况下,适量使用缩宫素帮助子宫收缩,促进恶露排出。
疼痛管理:使用氟尼辛葡甲胺等药物进行疼痛管理,减少产后应激。
4. 健康监测
日常检查:每日观察母猪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及排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乳房检查:检查乳房是否有红肿、硬块等炎症迹象,及时处理。
子宫恢复:观察恶露排出情况,必要时进行清宫处理,确保子宫清洁。
5. 特殊情况处理
产后不食:如出现食欲不振,注射氢化可的松、维生素和葡萄糖补充能量。
产后瘫痪: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并给予强心、维持酸碱度和电解质平衡等方法治疗。
难产处理:对于难产母猪,采取适当的助产措施,必要时进行剖腹产。
6. 活动管理
适当运动:产后3天后,允许母猪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适当运动,促进身体恢复和消化功能。
7. 心理关怀
减少应激: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噪音和突然的变动,避免对母猪造成心理应激。
母仔互动:确保母猪与仔猪的良好互动,促进母性行为的发挥。
四、免疫与驱虫
疫苗接种:根据猪场免疫程序,适时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疾病。
驱虫管理:定期进行驱虫,防止寄生虫感染影响母猪健康。
五、记录与评估
健康记录:详细记录母猪的产后健康状况、用药情况及恢复进度。
效果评估:定期评估保健方案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六、注意事项
个性化护理:根据母猪的个体情况,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每位母猪得到适当的照顾。
员工培训:对猪场员工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能够正确执行产后保健措施。
持续监测:保持对母猪健康状况的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七、方案实施与监督
责任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定期检查:由兽医或管理人员定期检查保健措施的执行情况,确保方案落实到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