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从产房转移到保育舍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阶段,管理不当会导致 应激、腹泻、生长停滞,甚至死亡率升高。要实现平稳过渡,需从环境、营养、健康、管理4个方面综合控制。以下是系统化操作指南:

一、过渡前的准备工作(产房阶段)

1. 断奶前7天:打好基础

教槽料训练  

14日龄开始提供优质教槽料,确保仔猪断奶前每天采食量≥20g/头。  

选择高消化率、适口性好的教槽料(如含血浆蛋白、乳糖)。  

减少母乳依赖

21~24日龄断奶的仔猪,在断奶前3天逐步减少母猪喂料量,降低泌乳量,促使仔猪多采食固体饲料。  

健康检查与免疫  

断奶前完成圆环病毒、支原体疫苗免疫(如未免疫,可在断奶后3天内补做)。  

驱虫(如伊维菌素)。  

环境适应

产房温度逐步降低(从28℃→25℃),帮助仔猪适应保育舍温度(目标22~24℃)。  

二、断奶当天的关键操作

1. 母猪先转出,仔猪暂留产床3~5天(“断奶不离床”模式)

减少多重应激:避免断奶+换环境+混群同时发生。  

继续喂教槽料,3天后逐步过渡到保育料。  

清理产床下半部分,保持干燥卫生。  

2. 若直接转群,需特别注意:

整窝转移,避免不同窝仔猪混群(减少打架)。  

运输过程轻拿轻放,避免挤压、惊吓。  

保育舍提前预热(温度26~28℃,3天后降至24℃)。  

三、保育舍的管理要点

1. 温度与通风

1周温度:26~28℃(冬季可稍高),随后每周降1~2℃,最终维持在22~24℃。  

避免贼风,但需保证通风(氨气浓度<20ppm)。  

2. 饲料过渡(关键!)

断奶后1~3天:继续喂教槽料(自由采食)。  

4~7天:教槽料 + 保育料混合过渡(比例:75%:25% 50%:50% 25%:75%)。  

7天后:完全换成保育料,少量多餐(每天喂4~6次)。  

3. 饮水管理

提供温水(25℃左右),确保饮水器流速500ml/min(仔猪易脱水)。  

可添加电解质+维生素(如维CB族)缓解应激。  

4. 健康监测

每天观察采食量、粪便(腹泻立即处理)。  

常见问题处理:  

腹泻:口服补液盐 + 氧化锌(断奶后2周内可添加高锌料)。  

呼吸道病:如咳嗽、喘气,可用泰妙菌素+多西环素预防。  

四、减少混群打架的方法

按体型分群,弱小仔猪单独饲养。  

提供玩具(如铁链、球)分散注意力。  

夜间转群(光线暗时猪只攻击性较低)。  

五、数据监测与评估

指标               目标值                            异常处理

日增重             断奶后7 >200g/               检查饲料、温度、健康  

腹泻率             <5%                              调整饲料、加强消毒    

死亡率             <2%                              排查疾病、环境管理    

六、成功关键总结

1.断奶前:教槽训练 + 健康管理。  

2. 断奶当天:减少应激(暂留产床或整窝转群)。  

3. 保育舍:温度稳定 + 渐进换料 + 精细管理。  

效果对比:  

传统断奶(直接转群):腹泻率15%~30%,死亡率3%~5%  

科学过渡方案:腹泻率<10%,死亡率<2%7天后日增重达标。  

通过系统化管理,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后续育肥打下坚实基础!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