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病程分型观察核心症状

‌最急性型‌

体温骤升至41℃以上,突然死亡(发病后1-3天死亡);

体表(耳尖、腹部)出现密集针尖状出血点。

‌急性型‌

‌体温特征‌:持续高热(41-42℃),濒死前骤降至常温以下;

‌典型体征‌:

耳根、四肢内侧、腹部皮肤紫绀或出血斑;

眼鼻脓性分泌物粘连,导致睁眼困难;

便秘与腹泻交替,粪便带血或黏液;

呕吐、尿液浑浊带沉淀物。

‌亚急性型‌

病程延长至2-3周,体温波动(>40.5℃);

关节肿胀疼痛,呼吸急促伴随湿咳;

皮肤新旧出血点交替出现。

‌慢性型‌

消瘦、发育迟缓,猪毛暗淡无光泽;

持续性腹泻,皮肤溃疡或坏死。

二、特异性症状与非瘟鉴别

‌非洲猪瘟关键体征‌

‌针孔流血‌:注射治疗后针眼持续渗血(因血小板破坏);

‌呕吐带血‌:急性病例呕吐物含血丝;

‌脾脏肿大‌:剖检可见脾脏发黑肿大至正常3倍。

‌普通猪瘟特异性表现‌

‌雀斑肾‌:肾脏表面密集针尖状出血点(需剖检验证);

‌白细胞骤降‌:病程中白细胞数可降至4×10⁹/L以下。

三、综合判断流程

初步筛查‌:

群体中突发高热不退(>40.5℃)且退烧药无效;

皮肤出血点、眼鼻分泌物异常、粪便带血等2-3种症状并存。

‌疑似病例处理‌:

立即隔离病猪,避免接触其他猪群;

采集病料(血液、脾脏等)送实验室检测确诊。

‌注意‌:猪瘟与非洲猪瘟、猪丹毒等疾病症状高度重叠,仅凭症状无法100%确诊,需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