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非洲猪瘟防控研究进展与应对策略综述

本文系统综述了非洲猪瘟(ASF)在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致病机制方面的最新科研进展,涵盖我国亚单位疫苗与弱毒活疫苗的临床试验突破、新型快速检测方法的开发,以及病毒免疫逃逸和靶细胞感染机制的研究成果。同时分析了当前防控面临的挑战,包括病毒多样性、生物安全管理薄弱和跨境传播风险,并提出强化生物安全、监测预警、养殖管理和区域联防联控等综合防控策略,为生猪养殖业提供科学防控参考。

科学防控非洲猪瘟:掌握发病规律与精准拔牙策略

深入了解非洲猪瘟(小非)的发病规律与传播特点,掌握母猪、育肥猪等不同阶段猪群的感染顺序及早期症状,识别高烧、针孔出血等关键诊断线索。分析当前病毒毒力减弱、症状隐匿、传播加快三大新趋势,提供针对通槽、单体料槽、产房及大栏饲养模式的精准‘拔牙’防控策略,结合彻底清洗消毒与免疫增强措施,科学构筑猪场生物安全防线。

双节临近猪价局部反弹,市场迎来阶段性回暖信号

随着国庆与中秋双节临近,国内生猪市场迎来阶段性回暖。9月29日北方多地猪价反弹,东北、华北领涨,全国14个省市价格上涨,节前备货推动需求回升。本文结合区域猪价变化,分析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走势,为养殖户提供出栏建议和行情预判。

双节临近猪价不升反降,养殖业陷入深度亏损

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国内生猪价格持续走低,9月28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跌至12.58元/公斤,多地进入‘5元时代’。受供应增加、大猪集中出栏及节日消费不及预期影响,市场供需失衡,养殖户普遍亏损,行业面临深度调整风险。本文深入分析猪价下跌原因及未来走势。

猪价持续下跌进入微利时代,双节临近市场难掩低迷

近期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下行,9月27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降至12.63元/公斤,多地跌破12元关口,广东、广西降幅显著。尽管双节临近,但供大于求导致猪价不涨反跌,养殖行业进入微利时代。中小型养殖户面临巨大压力,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成生存关键。专家预计猪价将维持震荡偏弱,行业或迎新一轮洗牌。

中央持续投放储备冻猪肉,猪价承压但四季度有望回暖

9月28日,华储网宣布投放1.5万吨国产冻猪肉,为9月以来第四次储备肉投放,旨在稳定中秋国庆期间猪肉价格。尽管政策频出,但全国生猪均价持续走低,养殖户亏损扩大。文章分析了供强需弱、进口冲击及消费结构变化等导致猪价低迷的原因,并指出随着节日旺季临近和收储预期升温,四季度猪价有望季节性回升,行业整体仍将保持盈利。

生猪与仔猪价格持续走低 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2023年7月以来,国内生猪价格持续走低,截至9月24日跌至12.82元/公斤,较7月初跌幅达16.04%。仔猪价格更早回落,19周内降幅超24%,多地已逼近或跌破300元/头成本线,反映养殖户信心不足与行业去产能加速。本文分析当前生猪及仔猪市场价格走势、区域差异、养殖成本压力及市场驱动下的产能出清机制,揭示产业链深度调整现状。

非洲猪瘟防控关键:堵住猪场十大交叉污染漏洞

本文深入剖析非洲猪瘟在猪场内快速传播的十大管理漏洞,包括大单元饲养、通槽采食、人员串舍、工具混用等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强调通过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实现精准清除,助力猪场科学防控、保障养猪业可持续发展。

双节过后猪价持续下跌,养殖户面临严峻挑战

国庆与中秋双节过后,生猪市场持续走低,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跌至11.75元/公斤,环比跌幅达14.42%。受供应过剩、需求回落影响,猪价连续多日下跌,养殖户平均每头亏损超300元。本文分析本轮猪价下跌原因,并建议养殖户理性出栏,科学应对行业调整期。

国庆猪价持续走低 养殖业陷入深度亏损 四季度能否迎来转机?

国庆假期第五天,全国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均价跌至12.3元/公斤,多地跌破成本线。西南地区受洪水影响猪价探底,行业普遍陷入深度亏损。供应过剩、出栏增加、需求疲软致四季度猪价承压,12月或迎季节性回暖,但反弹空间有限。文章分析当前供需形势、养殖亏损现状及未来走势,指出实质性去产能是市场复苏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