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国内生猪市场持续承压,价格走势呈现跌多涨少的态势。据猪好多数据监测,截至9月24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平均价格已降至12.82元/公斤,较前一日微跌0.01元/公斤。这一价格相较9月初的高点已累计下跌1.22元/公斤,而与7月初的峰值相比更是大幅下滑2.45元/公斤,跌幅高达16.04%。这意味着生猪养殖行业正面临新一轮的价格下行周期,市场情绪趋于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行情中,仔猪价格的下跌早于生猪价格,显示出养殖户对后市信心的提前动摇。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5月第一周,全国仔猪价格曾达到阶段性高点39.57元/公斤,但此后连续19周下跌。到9月第三周,仔猪均价已回落至30.03元/公斤,较高点下降9.54元/公斤,跌幅达24.11%,远超生猪本身的跌幅。这种“仔先行、猪跟跌”的现象,反映出养殖主体在补栏决策上的普遍观望和收缩态度。
  随着生猪价格“跳水”,市场对后续产能的信心进一步受挫,反过来又加剧了仔猪价格的下滑。数据显示,仔猪价格的单周跌幅从初期的0.6%逐步扩大至3.0%以上,市场抛售压力不断上升。尤其是在当前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价格持续低迷使得许多养殖场陷入亏损边缘,补栏意愿显著降低,行业整体进入去产能阶段。
  从区域市场来看,各地仔猪价格差异明显,但整体处于低位运行。四川省10公斤仔猪主流成交价在260至300元/头之间;山东省15公斤仔猪报价为320至400元/头;吉林省同规格仔猪价格维持在280至300元/头;河北省15公斤仔猪价格区间较宽,为300至450元/头;湖南省10公斤仔猪价格稳定在300元左右;而经济大省广东省因需求相对旺盛,15公斤仔猪价格仍保持在390至420元/头,处于全国较高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大型养殖集团的仔猪平均生产成本约为300元/头。这意味着当前多数地区的仔猪售价已逼近甚至跌破成本线。一旦出现普遍性亏损,将极大加速能繁母猪的淘汰进程。业内普遍认为,政策引导固然重要,但真正推动产能出清的,还是市场的亏损机制。当养殖无利可图甚至持续赔钱时,养殖户自然会主动缩减规模,从而加快行业供需关系的再平衡。可以说,当前的价格走势正在倒逼整个生猪产业链进行深度调整。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