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国内生猪市场却并未迎来期盼中的回暖行情,反而持续上演“跌跌不休”的惨淡局面。据最新数据显示,9月28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平均价格已跌至12.58元/公斤,较前一日再降0.05元/公斤。南北各地猪价普遍呈现“绿油油”一片的下行态势,市场情绪低迷,养殖户叫苦连天。
从区域表现来看,多地猪价已跌破关键心理防线。广西、新疆率先步入每公斤12元以下区间,而西南地区的重庆、贵州等地也紧随其后,报价分别降至11.41元、11.58元、11.90元和11.94元/公斤,正式进入“5元时代”。相比之下,仅有福建、浙江和广东三地勉强维持在13元/公斤以上,分别为13.16元、13.06元和13.06元/公斤,成为当前少数尚未失守的高价区域。全国整体猪价运行区间集中在5.705至6.58元/斤之间,价格重心明显下移,行业全面承压。
短短一个月内,猪价跌幅触目惊心。华南地区环比最大跌幅已达2元/公斤,西南地区下跌1.1至1.53元/公斤,华北、华中、华东等主要产区跌幅也普遍超过1元/公斤。这意味着原本处于盈亏平衡线附近的养殖户,如今每出栏一头生猪便面临上百元的亏损。许多中小型养殖场已陷入资金链紧张的困境,部分甚至被迫提前清栏止损。
深入分析背后原因,供应端压力是主导因素之一。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生猪宰后均重曾在2025年第35周(8月25日至8月29日)探底至年度最低的88.43公斤,但此后连续三周回升,到第38周(9月15日至9月19日)已升至89.07公斤。这一变化表明,尽管前期存在压栏惜售现象,但随着行情持续走弱,养殖户出栏意愿增强,认卖情绪占据上风,反映出对后市信心严重不足。
与此同时,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生猪交易均重达到124.43公斤,环比上涨0.46%。大体重猪集中出栏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给压力,导致屠企议价能力增强,不断压低收购价格。供需关系失衡之下,猪价难以获得支撑,反而在多重利空叠加中加速下滑。
更令人担忧的是,节日消费预期落空,成为压垮猪价的最后一根稻草。国家级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9月26日北京市白条猪批发交易量仅为55.73万公斤,较前一日下降4.88%。这说明即便临近双节,终端市场需求依旧疲软,鲜肉走货缓慢,下游渠道承接力薄弱。屠宰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采取谨慎策略,进一步压缩成本,形成“越跌越不敢买,越不敢买就越跌”的恶性循环。
综合当前市场供需格局、养殖情绪与消费表现来看,短期内猪价反弹缺乏动力。业内普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生猪价格仍有继续探底的风险,即便是进入10月份,受节日效应带动的可能性也较为有限。若后期需求未能显著回暖,叠加冬季疫情风险上升,整个生猪养殖行业或将面临新一轮深度调整。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