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稀粥料的饲喂

稀粥料是一种帮助断奶仔猪从液体乳基日粮顺利过渡到固体饲料的喂养方式。特别适用于体型较小、生病或发育迟缓的仔猪。本文详细介绍稀粥料的制作方法、饲喂频率、适用对象以及过渡策略,帮助养猪场提升仔猪采食效率与健康水平。

个体仔猪护理计划(IPC)和病猪的早期发现

本文介绍了个体仔猪护理计划(IPC)的核心内容,包括病猪的早期识别、分类标准(A/B/C/E型)及治疗方法。通过IPC培训可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抗生素使用,降低死亡率,提升猪场整体生产效益。

母猪批次化生产的算法

本文详细介绍母猪繁殖周期的计算方式,包括妊娠期、哺乳期与断奶-配种间隔的关系,并提供与批次间隔相关的多种算法,如批次数、产房与妊娠舍栏舍配套计算、母猪数量预测等。内容涵盖母猪繁殖管理中的关键公式,适用于养猪场科学规划与批次化生产管理。来源:养猪园地,由西南区整理发布。

育肥猪体重均匀性管理的策略分析

本文深入分析育肥猪群体重均匀性对饲料转化率、出栏整齐度及整体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体重差异带来的生产性能下降与健康风险加剧问题。通过数据解析变异系数(CV值)及体重差异调控阈值,提出从源头控制到育肥期精细化管理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包括精准分群、饲喂管理、环境调控、健康管理及差异化营养策略。建议将CV值控制在15%以内,个体体重差异不超过±20%,并在CV值超过20%时及时重新组群,以提升猪群整齐度、降低料肉比、缩短养殖周期,实现效益最大化。适用于规模化养猪场的科学决策与数据驱动管理。

规模猪场产房乳仔猪压死防控技术与管理方案

本文深入分析了产房仔猪被母猪压死的现状、原因及应对策略,涵盖硬件改造、母猪管理、仔猪护理、环境优化与团队激励五大维度。提供低成本改造方案与绩效激励机制,助力猪场提升仔猪存活率,增加经济效益。

如何将新鲜死胎由窝均1.5头以上降低至0.5头?诱导注射时间有讲究!

本文分享1+3精益生产项目第140个课题成果,探讨如何通过调整诱导分娩时机降低猪场新鲜死胎比例。项目猪场通过优化氯前列烯醇注射时间至怀孕113天早上6点,成功将白天分娩比例提升至90%以上,窝均新鲜死胎数从1.5头降至0.5头,显著改善产程管理与生产成绩。适用于养猪企业提升人效与批次生产管理水平的参考。

影响育肥猪的营养需求因素有哪些?三大方面不可忽视!

本文探讨影响育肥猪营养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品种、性别和健康状况。不同品种的猪在采食量与瘦肉生长速度上存在差异,瘦肉型猪需要更高蛋白质饲料;母猪与阉公猪在瘦肉沉积和饲料转化率方面表现不同;良好的健康状况有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