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重是衡量猪场生产效益的核心指标之一。大量研究证实,断奶重每增加0.5kg,育肥猪出栏时间可提前5-7天,全程料肉比降低0.1-0.15,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然而,当断奶重低于4.5kg时,不仅保育期死淘率飙升(可达10%-20%),后期生长潜力也严重受限。本文将深入剖析断奶重偏低的根源,并提供系统化改进策略。




阶段1:母猪精准营养与健康管理(产前30天-断奶)

关键操作:
安装产房温度报警器(18-22℃黄金区间)
哺乳料粗蛋白≥17%,赖氨酸≥1.0%
每日记录母猪采食量(电子饲喂器更佳)
阶段2:仔猪强化护理计划(出生-21日龄)
教槽增强方案:

操作要点:
出生6h内:灌服2ml丁酸梭菌(含菌量≥1×10⁹CFU/ml)
3日龄:开始使用“粥状教槽法”(料水比1:3)
7日龄:实施“少添勤喂”(每日6次,每次≤30g)
阶段3:环境与寄养精细化管控
1、温控三区管理

依据:
母猪区>25℃时采食量每升高1℃下降4%(NRC, 2012)
仔猪休息区<30℃时,每低1℃日增重减少8g(Kansas State Univ.试验)
风速>0.5m/s引发仔猪腹泻率↑25%(Journal of Swine Health, 2020)
2、寄养操作黄金时间窗与量化标准

阶段4:疾病净化
1、核心疾病防控技术参数表

2、重点疾病

3、PRRSV净化关键操作时间


一、 5项关键指标监控
初生重合格率(>1.3kg)→ 目标≥90%
21日龄教槽料采食量 → 目标>200g/头
哺乳母猪日均采食量 → 第10天>7.5kg
产房昼夜温差 → 控制在<3℃
腹泻发生率(0-21日龄)→ <8%
二、3阶段效果评估
短期(1月):断奶重提升至4.8kg
中期(3月):<4.5kg比例降至15%
长期(6月):保育结束均匀度CV<12%
三、1套执行工具包
背膘仪(每批次测定10%母猪)
红外热成像仪(扫描保温箱温差)
教槽料采食记录表(精确到每栏)

断奶重提升本质是多系统工程,断奶重不仅是数字,更是母猪场效益的反应。 持续优化细节,方能突破生产瓶颈。

【版权声明】来源:猪场管理者。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