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生产的漫长链条中,没有一个时期能像母猪产后的最初五天那样,充满了如此巨大的希望与风险。这短短的120小时,被称为“新生仔猪的生死关卡”,直接决定了整窝仔猪的断奶成活率,乃至猪场最终的经济效益。为何这五天如此至关重要?因为它集中了新生仔猪生存所面临的所有核心挑战:能量、温度、疾病和母爱。成功度过这五天,仔猪便获得了活下去的坚实基础;反之,则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一、能量关口的生死竞速:初乳的“黄金窗口期”

仔猪出生时,体内能源储备极其有限,其糖原储备仅能维持不到24小时。更致命的是,它们天生缺乏免疫球蛋白,对外界病原体几乎不设防。而母猪的初乳,正是解决这两大难题的唯一“神药”。

初乳不仅富含极易消化的脂肪、蛋白质和乳糖,能快速为仔猪提供能量,避免低血糖导致的昏迷和死亡;更重要的是,它含有高浓度的母源抗体。这些抗体如同为仔猪临时装备了一套“铠甲”,帮助它们抵御环境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常见病原体的侵袭。

然而,这道“生命之门”的开启时间极为短暂。母猪产后初乳中的抗体含量在12-24小时内急剧下降,同时,仔猪肠道壁的通透性也开始关闭,对大分子抗体蛋白的吸收能力在出生后6小时就显著降低,至24小时后几乎完全消失。因此,产后1-5天,尤其是前6-12小时,是确保每一头仔猪,特别是弱小仔猪,足量、及时吮吸到初乳的“黄金窗口期”。饲养员必须采取强制性辅助措施,如固定乳头、人工辅助吮吸等,确保每头仔猪都能获得这份生命的“第一份保险”。

二、温度调节的严峻挑战:抵御“冷应激”的侵袭

俗话说“小猪怕冷”。新生仔猪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皮下脂肪薄,提供热能的褐色脂肪少,加之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极快。出生瞬间,它们从母体38.5℃的恒温环境坠入外界,面临着巨大的“冷应激”。

寒冷是新生仔猪的“头号杀手”。当环境温度低于仔猪的临界温度(约34℃)时,它们会本能地将本应用于生长和免疫的能量,转而用于维持体温。这会导致一系列恶性循环:

1.活力下降:寒冷使仔猪变得迟钝,不愿活动,更不愿主动去寻找乳头吮吸初乳,从而错失良机。

2.易被压死:行动迟缓的仔猪在母猪起身、卧下时无法及时躲避,极易被母猪压死。统计显示,压死是导致哺乳期仔猪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寒冷是其主要诱因。

3.腹泻诱因:冷应激会显著降低仔猪的免疫力,使其肠道功能紊乱,极易引发大肠杆菌性腹泻(如黄白痢),造成脱水死亡。

因此,在产后1-5天,为仔猪提供一个稳定、温暖的“微环境”至关重要。产房大环境温度对母猪适宜即可(约20-22℃),但必须为仔猪准备一个温度高达30-35℃的保温箱,并辅以电热板、保温灯等局部加热设备。一个温暖干燥的休息区,是它们积蓄能量、躲避危险的生命港湾。

三、母源与管理的双重保障:母猪健康与行为的关键作用

产后五天的管理,不仅针对仔猪,同样关乎母猪。母猪的健康状态和行为,直接决定了仔猪的生存环境。

母猪采食与泌乳:产后母猪体况虚弱,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此阶段若饲喂不当,如过早过多饲喂高蛋白饲料,极易引发MMA(乳房炎-子宫内膜炎-无乳综合征)。一旦母猪罹患无乳症,整窝仔猪将面临灭顶之灾。因此,产后1-5天需要执行“渐进式”增料策略,并密切观察母猪食欲、精神状态和乳房硬度,确保其泌乳机能顺畅启动。

母性行为:初产母猪或母性差的母猪可能脾气暴躁、起身卧下动作迅猛,大大增加了压死仔猪的风险。饲养员需要耐心调教,通过喂食时抚摸、及时赶起等行为,帮助母猪建立母性。同时,产床的合理设计(如防压杆)也是保护仔猪的重要物理屏障。

四、疾病预防的前沿阵地:切断感染链

脐带和阉割伤口是病原体入侵的潜在门户。产后1-5天内,必须对仔猪的脐带进行严格消毒,防止脐炎引发败血症。如需阉割,也通常在此阶段进行,并务必保证操作规范、消毒彻底,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将疾病防控的关口前移至出生之初,能有效降低哺乳中后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结论

综上所述,母猪产后的1到5天,是仔猪从完全依赖母体到尝试独立生存的“惊险一跃”。这一时期,能量获取、温度维持、母源健康与疾病预防这四大生存支柱,无一不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养猪生产中的“抓三食”(乳食、初食、开食)、“过三关”(初生关、下痢关、断奶关),其首要关口“初生关”的核心,便在于这前五天。

因此,对于猪场管理者而言,将最精细的人力、最专注的观察和最到位的管理措施,高度集中于这“黄金120小时”,是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最具性价比的投资。这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唯有守住这生命的开端,才能为后续的茁壮成长铺平道路,最终实现猪场生产的稳健与高效。

【版权声明】来源:猪好多平台。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用药请遵循医嘱,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