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高效增重、提升出肉率,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需严格遵循肉牛复胃结构与 “发酵—反刍” 消化机制,针对不同生长阶段设计适配的饲料方案。
肉牛育肥,是对能量沉积、蛋白质利用的过程,在饲料选择上,是建立在 “维持瘤胃健康”的基础上 ,再考虑兼顾 “育肥效率”。生长阶段不同,消化特性不同,饲料选择不同,肉牛生长周期可分为犊牛期、育成期、育肥期。
犊牛期主要指犊牛出生到断奶这个阶段,时段大概为0-6月龄;这个阶段瘤胃、网胃、瓣胃发育不完善,仅皱胃(真胃)具备完整消化功能,在饲料选择上,以易消化的精料+优质青干草为主,核心是 “培育瘤胃微生物”:少量粗纤维可刺激瘤胃蠕动,促进微生物定植,但需控制粗饲料占比不超过20%,避免加重犊牛消化负担。
育成期是犊牛断奶过后,7-12月龄的牛复胃发育完全,瘤胃微生物群落稳定,此阶段的核心是 “增加采食总量、积累基础体重”,日粮结构以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通过粗饲料的粗纤维刺激反刍,扩张瘤胃体积,为后续育肥采食打实基础。
育肥期的牛骨架成型,正式进入脂肪沉积期,这个时候消化系统完全发育成型,是时候检验前期培育后的效果,是否能够采食以及消化更多的饲料来提高日增重,同时精粗比发生变化, 日粮中精料的比例增加,并提高了能量含量增加脂肪的形成。
根据肉牛的消化特性,饲料有哪些需要注意点:
•精料增加需要循序渐进,给瘤胃微生物7-10天的适应期。若突然增加精料,瘤胃内乳酸菌大量繁殖,会导致pH值在24小时内降至5.0以下,引发急性酸中毒(症状:肉牛卧地不起、口流白沫、呼吸急促)。
•粗饲料不可霉变:玉米青贮、干草若发生霉变(如黄曲霉素超标),会破坏瘤胃微生物群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甚至引发肝脏损伤。
•维生素补充:瘤胃微生物可合成B族维生素,维生素A/D需从饲料中获取,但犊牛期和育成期由于瘤胃发育并不完全,需通过饲料补充B族维生素。
肉牛养殖的饲料选择,本质是 “顺应复胃消化规律” 的动态调整过程:犊牛期保护皱胃、培育瘤胃,育成期夯实饲料消化能力,育肥期高能日粮加速育肥。
但不是“精料越多越好”,而是在 “消化能力允许” 的范围内,围绕 “瘤胃微生态平衡” 实现 “粗精搭配、营养均衡”,在肉牛健康的基础上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这也是科学可持续的养殖策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