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食量
1. 观察时机:首次检查时间,应在喂料后30分钟左右,此时大多数牛已开始采食;随后可在2 小时和4 小时再次快速核查。
2.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个体饲料剩余量及采食速度。
3. 基于国内外肉牛智能养殖实践;更佳的方案是引入自动化监测系统,如基于称重料槽、RFID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的综合平台,能够实时、连续地捕捉每头牛的进食次数、时长和采食量波动,极大提高监测精度并减少人力投入。
二、倒嚼(反刍)
1. 启动时间:首次反刍启动,多在进食后1–2 小时;
2. 反刍频次与时长:每天24小时之内,反刍周期10–14次,累计时长4.5–10 小时(因日粮差异波动);
3. 咀嚼次数:单次反刍周期平均59.3 ± 9.0 秒,每周期咀嚼次数可达55–65次;若咀嚼次数持续过低<40次或过高>80次,或周期显著缩短/延长,都提示潜在健康或日粮配比问题。国内有条件的牧场,可借助加速度传感器进行自动化跟踪与报警。
三、精神状态及行为监测
1. 眼睛:健康牛两眼有神,病牛精神沉郁,两眼无神;眼结膜的颜色,健康牛的眼结膜,呈粉红色且湿润;病牛,可能出现贫血(结膜苍白)、黄疸(结膜黄染)等。
2. 鼻镜:健康牛鼻镜湿润有汗珠,分布均匀。病牛鼻镜无汗,干燥起壳,严重时还有裂纹状。
3. 耳朵的运动:健康牛,两耳扇动灵活,时时摇动;病牛,耳朵呆板(病牛头低耳垂,耳不摇动)。
4.触摸耳朵:耳温监测(正常约38.5–39.5℃),手触温暖;高热时耳廓温度,明显升高。
5. 呼吸频率:正常呼吸频率为20–30次/分;呼出的气味(异常臭味提示呼吸道或肠道问题
6.牛的姿势
01.行走意愿:
健康牛:姿势正常,运动自如,采食后喜欢四肢于腹下而卧,生人接近时缓慢站起,行走时精神振奋,昂首挺腰,步伐紧稳,行走有力,摇头摆尾。病牛:行走无力,不愿行走,跌行或卧地不起。
02. 步态对称性:站立时,观察是否协调?
03.背线弧度:腰背拱起提示腹痛等细节。
04. 尾巴的运动:病牛的尾巴,呆板(尾不摇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