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升猪场效益,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 “门道” 至关重要。妊娠期母猪体重增长对延长其使用寿命意义重大,这期间母猪需摄入充足蛋白质和能量,以维持体况、恢复哺乳期损耗,并保障胎儿与乳腺发育,同时积累身体储备,应对后续哺乳期可能的营养短缺。
饲喂管理上,若料线设计难以实现两种妊娠料投喂,可选用一种经科学设计的妊娠料,满足年轻母猪增重与高胎次母猪控重需求;条件允许时,建议分阶段用两种妊娠料,前期中期用一种,后期用另一种,更贴合母猪需求,助力提升生产力与寿命。
饲喂次数方面,每日 1 次即可,料槽过小时可分两次,避免浪费,且要始终保证猪群能饮用干净水,水流需达 2L / 分钟。后备猪按固定曲线饲喂,配种时需达标;经产猪则依据体况调整饲喂量。
饲养管理同样关键。妊娠早期(配种后 7-30 天)是胚胎着床期,需让母猪保持镇静、有安全感。群养时此阶段混群、打斗会降低分娩率、减少产仔数。为提高受胎率与猪场效益,配种后 5 天及怀孕 28 天前别移动母猪,避免群养中因建立社会秩序引发的打斗应激;按胎次和体况保障饮水与饲料供应,妊娠期 3 周后做好查情,控制适宜温度,员工操作时保持冷静灵敏,且要维持全年稳定昼夜节律(16 小时光照、8 小时黑暗),规避季节对繁殖的影响。
若妊娠期间采用大栏饲养,需为母猪提供纤维和拱地材料。母猪天生有拱地需求,有机会时会花 70% 时间活动、拱地、觅食。提供拱地材料可防固化行为,还能增进健康,提升哺乳期采食量、改善肠道微环境。拱地材料需可食用、可咀嚼、适合拱且可变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