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米因价格优势成为节后饲料原料首选,但直接使用易引发蛋鸡拉稀、产蛋率下降,需严守品质把控、科学过渡、霉变防控三大关。

品质筛选是前提。新玉米含水量需控制在14%-15%,通过手抓成团松开即散判断水分是否合格。严格筛选霉粒占比低于1%、杂质少于1%的玉米,避免霉变玉米中的霉菌毒素损害鸡群肝脏,导致免疫力下降。切勿仅凭水分高判断拉稀原因,实则是新玉米含有的抗性淀粉难以消化,盲目添加植物油会加重腹泻。

渐进过渡是关键。新玉米需经过一个月熟化才能转化可吸收淀粉,未熟化时需与陈玉米混合过渡。第一周按1:3比例混合,第二周1:1配比,第三周3:1混合,第四周完全替换,避免突然换料引发肠道应激。过渡期间每吨饲料添加1kg淀粉酶,帮助分解抗性淀粉,同时减少麸皮等低能量原料占比,维持饲料能量水平。

霉变防控要贯穿全程。储存时需将玉米晒干扬净,堆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定期翻动防止发热霉变。饲料中持续添加脱霉剂,如每吨添加1kg75%丙酸钙,抑制霉菌繁殖。若出现鸡群采食量下降、粪便带黏液等霉变中毒症状,立即停喂霉变玉米,饮水中添加5%葡萄糖和0.1%维生素C保肝排毒,同时用5%硫酸镁溶液促毒素排出。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