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在适温区5~20℃其健康和生产性能均能正常发挥,25~26℃为荷斯坦奶牛维持正常体温的上限。当外界的温度超过奶牛本身的适应能力,物理调节不能维持自身的热平衡,机体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以及内分泌功能的变化即产生热应激,最终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
热应激对奶牛采食量的影响大量研究显示,环境温度超出奶牛适宜的温度范围,热平衡遭到破坏,机体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导致奶牛产生热应激反应,热应激往往导致奶牛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当外界温度为25~26℃时,泌乳奶牛的采食量开始下降;30℃以上时急剧下降;32℃下降20%,40℃时,采食量下降40%,40℃以上时部分不耐热的奶牛基本停止采食。
一般商品牛群热应激时,干物质采食量下降幅度为10%~20%,持续的热应激可使干物质采食量下降35%左右。THI(温湿指数)从42升高至68,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升高7.6%,THI从68升高到80,干物质采食量下降20.2%。
热应激中后期,采食量显著下降。可能是奶牛在热应激时,体内的激素代谢出现紊乱,机体散热加强,流经全身皮肤表面的血量增加,影响胃肠蠕动,使食糜在胃内存留时间延长,胃充盈,胃的紧张度升高,作用于胃壁上的胃伸张感受器,传至下丘脑的厌食中枢,同时,温度可直接通过温度感觉器作用于下丘脑的厌食中枢,反馈回来减少采食量。此外,奶牛为了减少热增耗,采食也会被抑制;另外温度升高使奶牛饮水量急剧增加,采食量相应也会减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