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前列醇钠在猪场中应用场景比较广泛,例如批次生产中同期分娩、产后恢复、问题母猪治疗、子宫炎症治疗等等。在猪场正常生产过程经常会用到氯前列醇钠,但是很多养殖工作者对它的使用,没有用好,甚至会因为使用不当导致一系列问题发生。本文就氯前列醇钠在猪场如何正确使用与大家进行分享与交流。

氯前列醇钠(PG)为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F2α同系物。具有强大的溶解黄体作用,能迅速引起黄体消退,并抑制其分泌;对子宫平滑肌也具有直接兴奋作用,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子宫颈松弛。

▨ 1 诱导分娩:母猪预产期114天肌肉注射0.2mg(1支)氯前列醇钠。
▨ 2 同期分娩:预产期当天未分娩的母猪,上午8点注射氯前列醇钠0.2mg,24小时后大部分母猪会分娩,对于仍未出现分娩的,第二天上午注射1ml卡贝缩宫素(贝有力)。
同期分娩目的:仔猪日龄差最小化,仔猪均匀度高;使母猪在白天分娩,在工作时间分娩,产房人员更好的护理仔猪及异常母猪
数据说明:同自然分娩和仅使用PG诱导分娩相比,PG+贝有力同期分娩提高分娩的集中度,分娩离散度低,整个批次分娩周期短,缩短仔猪日龄差,间接增加仔猪的哺乳时间与加速子宫复旧,有助于提升断奶后发情率。
▨ 3 产后保健
母猪胎衣排出后24小时内注射氯前列醇钠0.4-0.6mg,消除残留黄体,促进子宫收缩,结合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恶露排出,促进母猪产后恢复。
▨ 4 治疗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积液、干尸化胎儿的处理
确诊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后,注射氯前列醇钠0.2-0.4mg,促进脓汁排出,结合抗生素治疗,连续处理3天,效果更佳。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氯前列醇钠进行子宫内膜炎治疗时,确保子宫颈口处于开张状态,便于炎症分泌物的排出。
▨ 5 持续黄体的治疗
对于长期不发情问题母猪,可能原因体内存在持久黄体,黄体持续分泌孕酮,孕酮抑制下丘脑刺激促卵泡素与促排卵素分泌,母猪不发情,氯前列醇钠可促进功能性与形态学上的黄体溶解,可解决母猪因持久黄体导致不发情情况。生产中肌注0.2mg-0.4mg,常与血促性素(艾力生)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主要有两种规格:
大规格:10ml:1mg /支×5支/盒×60支/箱(适应于批次分娩,分娩量大且集中时)
小规格:2ml:0.2mg/支×10支/盒×100盒/箱(适应于连续生产分娩量相对少时)


▨ 1. 大容量包装:可以减少重复抽取的次数,对于需要大量使用该药物的养殖场来说,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 2. 减少操作次数:在处理大量动物时,使用大容量包装可以减少注射次数和操作频率,从而减少劳动强度和操作风险。
▨ 3. 成本效益:大规格包装可能在单位剂量上成本更低,有助于降低整体治疗成本。
▨ 4. 便于管理:大容量包装便于养殖场在药品库存管理上进行优化,减少频繁补充小包装药品的需要。
▨ 5. 适应不同需求:大规格的氯前列醇钠注射液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规模养殖场的需求,无论是小规模的农场还是大型的畜牧企业,都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剂量和包装。
▨ 6. 促进动物健康:在母猪和奶牛等动物上的应用,大规格包装可以用于产后保健、加速子宫净化和复旧,为胚胎着床提供健康的子宫环境,以及用于同期发情程序中,强大的溶解黄体功能,能降低孕酮水平,迎来新的发情周期。
综上所述,大规格氯前列醇钠注射液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和经济性,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和动物健康水平。
【版权声明】来源:三生猪业。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