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管理是猪场生产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母猪的繁殖效率、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性能,以及猪场整体的效益。要取得养猪的成功,针对该阶段的管理方案制定与细节操作至关重要。11月28日,由宁波三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冠名的猪兜大场长互动直播节目,特别邀请加大集团养猪事业部江西分公司(二部)总经理金翊坤分享“妊娠期和哺乳期母猪饲养管理要点”,共吸引了43.3万人次在线观看。

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管理是猪场生产的核心,直接影响到母猪的繁殖效率、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性能,以及猪场的整体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母猪从配种到分娩大约需要114天,之后在产房中待24天左右进行哺乳,然后断奶。

在妊娠期,如果管理不当会对生产造成一系列问题。过肥或过瘦的母猪都会导致一系列后续问题。过肥可能导致仔猪发育不良,影响断奶后的发情;过瘦则会影响子宫壁血液循环,增加产道障碍的风险,并且散热困难,影响自身生长和胎儿发育。这些问题进一步会导致流产、早产、死胎和初生重降低等现象。此外,子宫收缩力度减弱会使得分娩困难,增加胎儿在产道中的时间,从而增加死胎风险。饲料成本占整个断奶成本的40%左右,因此对饲料成本的控制非常重要。通过合理调整母猪的饲喂量,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是确保母猪健康和提高繁殖效率的关键。首先,目标制定非常重要,一般要求分娩率达到92%以上,怀孕母猪死淘率(被动淘汰)低于0.5%,流产率低于1%,空怀率低于0.5%,窝均健仔数(美系)超过12.5头。初生重方面,1kg以下的仔猪比例应低于3%,1-1.2kg的比例为12%,1.2-1.4kg的比例为30%,1.4-1.6kg的比例为50%,1.6kg以上的比例应低于5%。

在待配阶段,从断奶到配种阶段的饲喂能够有效提高母猪的排卵数量和受胎率,从而直接提高产仔数。使用哺乳料饲喂可以最大化提高母猪的采食量。

配种时机的把控也非常关键。后备母猪通常在发现静立反射后当日下午进行首次配种,次日上午复配。根据静立反射持续时间,可以判断是否需要第三次配种。经产母猪则根据首次静立反射的时间安排配种,通常是上午首次静立反射后下午首配,间隔24小时复配。80%的经产母猪在断奶后5-6天内完成配种,不同品系的猪会有所差异。

妊娠期饲喂管理,在妊娠1-5天限饲可以增加胚胎成活率;妊娠29-75天是调膘期,正常16-18背膘;妊娠76-89天是乳腺发育期,注意饲喂量;妊娠90-112天是攻胎期,决定小猪个体重。要对场内各阶段母猪的料量进行监测,同时根据母猪的背膘情况适时的调整料量,保证母猪的膘情适中,减少场内饲料的浪费。

批次化管理时,要提前确定每批次待配母猪数,并实时跟踪每个批次剩余的怀孕母猪数,确保最终的分娩数。并制定可视化管理看板,以周为单位制定日常工作管理计划。疾病管理同样不可忽视。按免疫计划接种圆环、口蹄疫、乙脑、细小等疫苗,定期驱虫,重视外部生物安全,实施“外紧内松”的策略,减少病原进入猪场的风险。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是确保仔猪健康成长和提高断奶重的关键。小环境控制、母猪健康、母猪膘情和饮水决定哺乳母猪采食的最大化。产房母猪和小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不同,可以采用垂直通风控制做到精准调控猪舍内的温度。母猪分娩一周内的饲喂量逐步上调,带仔数不少于8头,一胎猪带仔不少于10头,以充分刺激母猪乳腺发育,但不能太多,否则容易导致母猪掉膘过多,影响断奶后的发情。改掉随便伸手助产的习惯,做好母猪产后消炎工作。

产后6小时内确保仔猪吃够初乳,这对其免疫系统的建立至关重要。从第7天开始,可以放置教槽料,促进仔猪肠绒毛生长,减少断奶应激。教槽料可以采用粉料加颗粒的形式,搭配奶粉或液体奶,大猪带动小猪,通过口抹粥料、乳头涂、放奶时洒等方式诱食。14天后喂开口料,20天左右最好提供湿干料。

最后,金翊坤表示,配怀舍、产房的管理最终都是围绕着断奶成本来做,不是为了做指标而做指标;要通过成本的控制来反推每项要达成的指标,再来分析要达成指标需要采取的措施;只有这样持续执行,才能不被行业淘汰。





【版权声明】来源:三生猪业。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