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是由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在养猪业中,它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严重威胁着猪群的健康和养猪户的经济效益。

     主要症状:蓝耳病的症状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断奶前高死亡率、育成猪的呼吸道疾病三大症状。母猪感染后,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升高至40℃左右,精神萎靡,厌食,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在妊娠后期,容易出现早产、产弱仔、流产、死胎等情况,流产率可达20% - 50%,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仔猪感染后,会出现腹泻症状,排出黄色或灰白色稀粪,腹式呼吸明显,呼吸频率加快,腹股沟处可见陈旧性出血点。病情严重时,仔猪会迅速消瘦、脱水,最终死亡,死亡率可高达80% - 100%。育成猪感染后,会发生结膜炎,眼睛红肿、流泪。感染后,育成猪食欲不振,采食速度减慢,生长速度明显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影响育成猪的生长发育。

   防控措施:采取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尽量减少从外地引进猪只。如果必须引进,要严禁从疫区进猪,引进前要对供种猪场进行严格的考察,了解其猪群健康状况和疫病防控情况。引进后,要对猪只进行至少45天的隔离观察,期间进行多次疫病检测,确认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加强日常猪场饲养管理,为猪群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猪只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猪只的抵抗力。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可使用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消毒剂,每周消毒2 - 3次。根据猪场情况,进行蓝耳病抗体检测,可采用ELISA方法检测猪群的S/P值、CV值以及COI值,通过这些指标判断蓝耳病的活跃度即感染状态。同时,进行病毒分离测序,确定流行毒株的类型,以便选择相应的蓝耳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治疗方法:临床上,可通过添加大环内酯类药物,如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等,来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减轻疾病对猪只的损害。同时,添加提升免疫力的中药制剂,如黄芪多糖、板蓝根等,增强猪只自身的抵抗力。对于病情严重的猪只,可进行疫苗紧急接种,但在接种前要充分掌握猪场流行毒株的情况,确保疫苗与流行毒株相匹配,以提高免疫效果。在春季这个疾病高发期,养猪户要格外留意猪群状况,加强日常巡查,做好蓝耳病的防控工作,减少疾病带来的损失,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