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生猪板块延续良好势头,牧原股份(002714.SZ)、神农集团(605296.SH)和巨星农牧(603477.SH)等表现不错。这与猪价稳定的预期有关,猪价稳定预期又与二次育肥的最新消息有关——一些头部猪企暂停对二次育肥客户出售商品猪。
记者从牧原股份、神农集团、新希望(000876.SZ)等多家猪企了解到,至少有两家头部猪企暂停了这一业务,且对商品猪只开屠宰类检疫票。这意味着只能用作屠宰的商品猪无法进入二次育肥被再次饲养。
头部猪企停售,二次育肥渠道生变?
端午节后第一个交易日,A股生猪板块延续涨势,牧原股份连续两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近10%,神农集团、巨星农牧同期上涨超10%⋯⋯
生猪板块之所以上涨,和二次育肥的消息有关。有市场消息称,行业接有关部门通知要求控制出栏猪体重并暂停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商品猪。
6月3日,生猪行业分析师刘博洋向记者表示,非洲猪瘟疫情之后,猪价日涨跌幅由平缓转为剧烈,二次育肥为其核心干扰因素。当时,部分中小养殖散户和贸易商转为二次育肥户。即人为拉长出栏时间,造成阶段性出栏量差异较大。同时,供应端阶段性缩量或增量,供需错配加深,猪价宽幅震荡。二次育肥户逢低补栏,提振看涨预期,带动其他养殖端压栏惜售,市场供应明显减少。后期二次育肥户集中出栏,进一步加剧供大于求矛盾,猪价下跌加深。

根据刘博洋的研究,近一年生猪价格走势与二次育肥关联度较高。2024年为产能去化年,二次育肥户集中看涨补栏支撑猪价超预期上涨,后期二次育肥户由入场补栏转为出栏,猪价跌幅偏快。2025年为产能释放年,二次育肥户逢低补栏支撑猪价强制止跌企稳,甚至阶段性反弹,反之后期猪价跌幅扩大。
6月3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牧原股份、神农集团、新希望等多家猪企了解到,部分头部猪企已经停止对二次育肥客户销售商品猪。
一家头部猪企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不会向二次育肥客户出售生猪,企业会通过买方用途发票等方式判断是用作“屠宰”还是用作“饲养”。
另一家头部猪企有关人士表示,公司严控销售流程,对商品猪只开屠宰类检疫票,不对二次育肥客户渠道销售商品猪。
还有一家大型猪企有关人士表示,现在没有收到明确通知和要求,公司自身业务没有二次育肥。她提到,要判断销售的商品猪是否涉及二次育肥,可采取跨省转运倒查等方式。
一猪企总经理表示,尽管没有政策面的准确消息,但行业其他企业有防止二次育肥的趋势。一业内人士称,5月29日下午,就有三家头部猪企给买家开了会,提及不销售二次育肥商品猪的事情。

分析师:二次育肥产能减少,市场投机行为也会减少
相比仔猪育肥和母猪自繁自养,二次育肥出栏周期会更短。根据刘博洋研究,二次育肥的频繁出入场一定程度打乱了市场正常供需节奏关系,集中补栏导致阶段性供应短缺,集中出栏加大了猪价下行压力,大大增加了猪市波动幅度,市场行情风险增大。
另外,二次育肥也会影响到出栏猪群的健康度。刘博洋表示,二次育肥涉及生猪多次中转和跨场养殖,进一步增加了猪病传播风险。另外,运输过程涉及跨区域调运,时间和空间拉长,运输途中如有非法转卖,也会增加猪病传播的概率。
从长远来看,刘博洋表示,二次育肥产能减少后,市场投机行为也会减少,去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市场供需更加平衡,猪价趋于稳定。市场行情趋稳后,养殖企业或从行情研判投机转向至养殖技术、产业布局等方面,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而针对屠宰行业,亦会倒逼企业整合,使之符合政府有关部门检疫、运输和食品安全的要求。大型屠宰企业也更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主动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猪价温和回落 养殖仍有盈利
今年前5个月猪价虽然总体呈现震荡下跌,但波动比较温和。比如,5月28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0.84元/公斤,而3月28日价格为20.94元/公斤,时隔两个月相差仅0.1元/公斤。
究其原因,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表示,消费需求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猪价。
虽然猪价行情低迷,但生猪养殖行业目前仍处于盈利状态。朱增勇告诉记者,截至2025年4月,全国生猪养殖行业已经连续12个月保持盈利。不过,盈利水平从去年8月份达到阶段性高点后开始回落,到今年4月份平均盈利水平已经降至100元/头以内。

在猪价持续回落之后,为何生猪养殖能保持盈利呢?据悉,目前生猪生产成本处于201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一方面得益于生猪养殖饲料及饲料原料价格处于低位。5月第3周,玉米和豆粕价格分别为2.45元/公斤和3.51元/公斤,同比分别下跌3.5%和6.4%。2025年前21周,玉米和豆粕平均价格分别为2.33元/公斤和3.54元/公斤,同比分别下跌10.2%和8.7%。另一方面得益于母猪窝仔数以及成活率提升。2025年能繁母猪效率继续提升,既降低了仔猪生产成本,又提升了商品猪供给能力。
猪价后市走势如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降至2024年4月3986万头后开始回升,2025年4月增至4038万头,同比增长1.3%,今年以来新生仔猪量稳步增长,同比高于上年同期,意味着下半年商品猪供给量将会持续增加,猪价季节性上涨幅度和空间面临一定供给压力。
朱增勇表示,随着下半年传统销售旺季来临,猪价预计会出现季节性上涨,但同比涨幅将会明显低于上年同期。养殖场户需要顺时顺势出栏,避免购买高价仔猪育肥和购买中大猪进行二次育肥,同时加强饲料营养管理,做好成本管控,以降低市场风险。

【版权说明】来自:中国养猪网(编辑:艾栗)、每日经济新闻、经济日报综合整理等。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