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月 17 日 (路透社)——中国海关网站显示,根据 2020 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授予的 1,000 多家美国肉类工厂的出口注册于周日失效,在持续的关税僵局中,威胁到美国对全球最大买家的出口。
今天全国生猪市场价格结束了震荡走弱的局面,在连续下跌回调2天之后,也是终于再次迎来了翻红涨价的趋势,这也让猪价短期之内频繁震荡波动更加的明显。
01 1,000 多家美国猪肉商对华出口资质今日到期
美国各地猪肉、牛肉和家禽工厂的注册情况,其中包括一些主要生产商泰森食品(TSN.N)旗下的工厂,据中国海关总署网站消息,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和嘉吉肉类公司的禁令已由“有效”修改为“已过期”。

中国海关总署官网“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信息”
大约三分之二的注册设施到期可能会限制美国市场准入,并导致约 50 亿美元的损失,这将加剧美国农民在北京本月对价值约 210 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后面临的挑战。

2 月份,约有 84 家美国工厂的注册失效,尽管这些工厂的货物仍在清关,但尚不确定中国将允许进口多长时间。北京要求食品出口商在海关注册才能在中国销售。
去年,美国对中国的肉类出口额达到 25 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二大出口国。
失去进入中国的渠道对于鸡爪和猪内脏等国内消费量较少的出口商来说将是一个特别严重的打击。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中国对美国肉类的进口量仅次于墨西哥。当地时间周四,美国肉类出口联合会(USMEF)的发言人舒勒(Joe Schuele)透露,“美国农业部仍然没有从中国方面得到关于注册更新问题的回应。”该协会代表美国牛肉、猪肉和羊肉行业。舒勒难掩担忧地说,现在有如此多的工厂需要进行资质更新,“形势非常严峻”。
曾在USMEF担任首席经济学家,现为全球农食品市场研究公司Global AgriTrends创始合伙人的布雷特·斯图尔特(Brett Stuart)还表示,“(如果没有进行更新),这最终意味着我们可能面临全面的出口限制。”
02 屠企压价即将终结?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今日全国生猪市场最新平均价格为14.67元/公斤,与昨日生猪平均价格相比,上涨的幅度为0.01元/公斤。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今天全国生猪市场各个地区的表现也是迎来了明显的变化,在经历了短暂的震荡回调之后,再次呈现出大范围的涨价局面,猪价又开启了新一轮的震荡回暖之路。
全国猪价走势预测及核心驱动因素分析(2025年7-8月)
一、供给端收紧支撑猪价上行
产能去化效应显现自2024年1月进入去产能周期后,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10个月下降,导致2025年7-8月生猪供应量显著减少,供需格局逐步转向紧平衡甚至供不应求。
当前生猪存栏量处于2021年以来的历史低位,二季度末存栏量同比减少4.6%,进一步限制短期供应弹性。
二次育肥与压栏行为加剧短缺
饲料成本低位叠加涨价预期,推动养殖户压栏增重和二次育肥积极性高涨,短期内标肥价差扩大,进一步分流标猪供应。
7月二次育肥入场比例提升,与屠企形成竞争关系,支撑猪价中枢上移。
二、需求端季节性回暖推涨价格
消费旺季提振需求夏季烧烤、旅游及节日备货(如中秋、国庆)带动肉类消费回升,餐饮渠道采购需求显著增强,支撑猪价季节性反弹。
南方高温与降雨缓解后,疫病影响减弱,中大猪消费回升进一步刺激标肥价差。
养殖端挺价情绪强化散户和集团猪企对后市普遍乐观,缩量惜售行为普遍,屠企收猪难度加大,推动猪价突破阶段性高点。
三、价格走势预测与风险提示
7-8月价格高点预判
7月:猪价预计在19-20元/公斤区间震荡上行,局部地区受二次育肥和消费回暖推动或突破20元/公斤。
8月:供应缺口扩大叠加节日备货,全国均价有望涨至20-22元/公斤,标肥价差或扩大至2-3元/公斤。
潜在风险与调整压力
消费抑制:猪肉价格高企可能导致居民转向替代肉类,削弱需求支撑。
产能恢复隐忧:2024年四季度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回升,或对2025年末供应形成压力。
总结
2025年7-8月猪价上涨主要由供给收缩、二次育肥分流和季节性消费回升共同驱动,预计价格中枢将突破年内高点。但需警惕消费端对高价承接力不足及远期产能恢复风险。

【版权说明】来自:中国养猪网(编辑:路遥)、网络、路透社等。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