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全国生猪市场均价稳定在11.97元/公斤,与前一日持平,较上周五上涨0.18元/公斤,月环比增幅达9.0%,但同比仍下跌28.8%。值得注意的是,猪价已连续四天实现上涨,显示出市场短期企稳的迹象。从区域分布来看,全国共有11个省份猪价上涨,8个省份出现回落,其余地区保持稳定。其中,贵州省以11.24元/公斤成为全国最低价地区,而福建省则以12.70元/公斤位居最高价榜首。黑龙江降幅最大,每公斤下降0.20元;广东涨幅领先,同样变动0.20元/公斤。
当前生猪市场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北方主产区价格普遍回调,尤其是东北地区,由于大型养殖集团出栏量增加,供应压力上升,导致价格承压下行。华北地区早间报价一度上调,但午后趋于平稳,反映出市场多空博弈激烈。华东地区供需关系复杂,价格波动频繁;华南地区养殖户挺价意愿强烈,但下游终端接货能力参差不齐,消费支撑有限;西南地区出栏集中,需求疲软,整体以稳价促销为主。区域间价差进一步拉大,南北格局差异显著。
供应端方面,养殖主体出栏节奏加快,前期压栏的大体重生猪陆续释放,市场流通货源充足,部分区域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与此同时,二次育肥群体补栏热情明显降温,观望情绪浓厚,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尽管南方部分地区存在惜售心理,推动局部价格上涨,但整体上‘北松南紧’的供应格局正在形成,高价位下的惜售与实际供应增多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需求端持续偏弱,成为制约猪价上涨的关键因素。屠宰企业开工率维持低位,白条肉走货缓慢,虽已进入11月气温逐步下降,但并未有效激发终端消费回暖。餐饮行业复苏进程缓慢,家庭消费习惯发生转变,禽肉、牛羊肉等替代品价格优势明显,进一步挤压猪肉市场份额。经销商普遍采取‘随采随销’策略,对高价猪源接受度较低,屠宰企业面临成本高企与销售不畅的双重压力,亏损局面难以缓解。
展望未来短期行情,猪价或将继续呈现稳中偏弱态势。供应宽松的基本面短期内难以扭转,而需求端虽有望随着年底节日临近迎来边际改善,但幅度有限。后续需重点关注元旦及春节前的消费旺季表现,以及可能出台的政策调控措施,如储备肉投放、产业扶持等。此外,养殖企业应理性应对市场波动,避免盲目压栏或恐慌抛售,注重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方能在复杂环境中稳健发展。
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精准掌握行情动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平台,养殖户可实时监测全国仔猪与生猪价格变化,获取基于大数据模型的行情预测,辅助科学决策。同时,深度行业报告有助于理解政策导向与市场趋势,优化生产安排。对于规模养殖场而言,及时了解头部企业的采购动向,也有助于调整出栏节奏和销售渠道,提升整体收益。面对波动行情,稳住心态、练好内功,才是长久之计。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