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全国生猪市场迎来一轮强劲上涨行情,均价单日跳涨0.5元/公斤,部分地区涨幅尤为惊人。陕西一地单日暴涨0.6元/公斤,成为本轮涨价的“领头羊”,而广西等地也录得超0.5元/公斤的涨幅。部分区域甚至出现单日每公斤飙升6元的极端情况,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当前全国生猪均价已攀升至12.15元/公斤,较本月最低点累计上涨1.27元/公斤,涨幅高达11.7%。从东北到华南,超过27个省份猪价集体“飘红”,一场由北向南的价格上涨浪潮正在席卷全国。
  据猪场动力网监测数据显示,10月27日,全国屠宰企业收购标准体重(120-130公斤)生猪的平均价格达到12.15元/公斤,较前一日上涨0.27元/公斤。大型养殖集团同样上调出栏价格,华东、华中地区龙头企业对110-125公斤生猪报价上调0.3至0.45元/公斤;而体重在125-140公斤的大猪涨幅更为明显,达到0.4至0.55元/公斤。这一轮全链条的价格上扬,反映出市场供需格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推动本轮猪价快速上涨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供给端主动收缩成为关键驱动力。进入月末,多数集团化猪企调整出栏节奏,有意减少供应量,部分企业甚至采取‘缩量挺价’策略,通过控制出栏规模来拉升市场价格。这一操作直接导致标猪供应趋紧,屠宰企业面临收猪难的局面,不得不提价抢购,进一步推高了整体行情。
  与此同时,养殖成本的下降也为价格上涨提供了支撑。随着秋粮季节玉米集中上市,主产区玉米价格已稳定在每斤1.1元以下,豆粕价格环比下跌8%,带动饲料成本整体回落。据测算,当前生猪养殖头均亏损较上周收窄83至89元,养殖户的资金压力明显缓解。成本端的改善增强了养殖主体的抗跌信心,挺价惜售情绪升温,叠加二次育肥户积极入场补栏,进一步加剧了阶段性供应紧张。
  资本市场也迅速响应这轮行情回暖。10月27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涨幅超过2%,市场看涨预期增强。股市方面,猪肉概念股集体走强,温氏股份当日上涨2.67%,成交额达12.67亿元,换手率1.16%;巨星农牧、罗牛山等企业股价也纷纷跟涨,显示出资金对生猪板块的关注度正在快速回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联动效应,进一步放大了本轮上涨的情绪传导。
  尽管当前市场情绪高涨,但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此轮猪价上涨主要依赖供给端的短期调控,并非源于终端消费需求的实质性复苏。腌腊季虽已临近,消费回暖尚需时间验证。若后续市场需求未能有效跟进,前期压栏和延后出栏的行为可能导致春节前后出栏集中,届时或将引发价格剧烈波动。因此,在一片乐观氛围中,行业更需保持理性,警惕‘狂欢背后的回调风险’。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