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的监测数据,自8月份以来,猪肉批发均价已连续十周呈下降趋势。这一持续走低的行情背后,是生猪市场整体价格的低迷。截至最新统计,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1.49元/公斤,较10月1日的12.22元有所下滑,相比8月1日的14.21元更是大幅下跌了19.1%,显示出本轮价格调整的深度和持续性。
  兴业证券在其最新研报中分析指出,当前生猪价格下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供给偏强,叠加盖塔病毒的局部爆发。报告提到,尽管国庆节前消费需求有所回升,对猪价形成短期支撑,但由于生猪出栏量维持高位,市场供应充足,导致现货价格持续承压。此外,在盖塔病毒爆发初期,养殖户普遍选择提前集中出栏以规避疫情风险,造成短期内大量生猪涌入市场,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下行压力。
  从行业库存与出栏情况看,供需失衡的局面仍未缓解。国金证券的研究显示,在本轮猪价下跌过程中,行业并未出现明显的去库存现象。本周生猪平均出栏体重达128.25公斤/头,仍处于历史中高水平,反映出养殖端压栏惜售情绪减弱,但供应压力依然巨大。展望未来几个月,随着生猪出栏量环比持续增加,叠加政策层面加强对二次育肥行为的调控,季节性囤货空间受限,预计猪价反弹动力不足,仍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性。
  产能方面,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环比微降0.1%,同比基本持平,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5%,处于略高于合理区间的水平。这表明生猪基础产能依旧充裕,尚未出现大规模淘汰母猪的现象,为后续稳定供应提供了保障,但也意味着产能出清过程缓慢,对价格形成持续压制。
  在出栏总量上,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共出栏生猪5.2992亿头,同比增加962万头,增幅达1.8%。值得注意的是,该增速比上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并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态势,充分体现了当前生猪供应的整体强势。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相较于以往的猪周期,本轮周期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周期节奏加快、短期波动加剧、产能恢复更具韧性,同时出现了‘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反常现象。
  国投期货进一步指出,本轮生猪产能的恢复周期自2024年第一季度启动,一直延续至2025年8月左右才趋于饱和。按照能繁母猪存栏向商品猪出栏约10个月的传导周期推算,预计到2026年6月前后,我国生猪出栏量才可能达到峰值。这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市场仍将面临较大的供应压力。
  面对持续低迷的行情,政府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稳定生产与市场预期。9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暨‘三秋’生产视频会议,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出席会议并强调,要强化生猪产能的综合调控,持续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工作,切实抓好重要农产品的保供稳价任务,防止价格过度波动影响民生与产业健康发展。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