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猪价飘飘悠悠地就涨起来了,连涨十来天后,终于重新回到了6元时代。

但随着进入11月后,猪价就明显涨不动了,上涨脚步明显放缓,并且猪价重心开始小幅回落。

不过降幅倒不大,倒不至于引发市场的担忧,但是随着一份数据的发布,生猪市场又要捏把汗了。

2025年前三季度生猪产能数据发布,其中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35万头。

虽然产能连续3个月下降,但是相比生猪产能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仍然高出不少,这意味着生猪行业仍然是供大于求,且仍然处于产能去化阶段。

另一个数据岀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量达4.37亿头,不仅环比增长了2.9%,同比也增长了2.3%,再次说明猪不仅没少,反而还增加了。

而第三个数据就更要命,显示前三季度生猪累计出栏约5.3亿头,同比增长了1.8%。

通常来说生猪出栏有季节性节奏,四季度是猪肉消费旺季,意味着同样也是出栏旺季。

而退一步说,即使不考虑四季度还有更多的增量,即使是维持当前1.8%的增量,那么2025年全年生猪出栏量可能也将达到7.1亿头,这一数字仅次于2023年的7.26亿头。

这些数据都表明,生猪市场的供应压力是极大的,而这些出栏都需要市场消费去承接。

那么,能接得住吗?

答案显而易见。

且不说猪肉消费近年来一直呈下滑趋势,一方面是大家饮食习惯有所改变,另一方面也是疫情后大家钱袋子明显缩水,并且这部分缩水已经体现到了日常必需品的消费上了。

所以,供大于求依然是四季度生猪市场的主旋律。

之前价之所以持续上涨,主要是因为二次育肥,但二次育肥能持续吗?

在前几年的行情中,二次育肥确实很猛,猛的原因主要是对生猪市场有预期,所以入场很积极。

但当前生猪市场整体预期并不高,尤其是当猪价连续上涨以后,二次育肥的成本明显增加,于是积极性也就明显下降了。

更何况今年官方明确提出不鼓励二育,所以二次育肥显然支撑不了猪价。

所以猪价可能真涨不动了。

现在能支撑猪价的就剩2个因素:

一个是大猪行情还在。

只要大猪与标猪价差还有利润,那么二次育肥就还有一定积极性,就还能折腾一阵子。

但一旦标肥差缩小到无利可图,这个动力就会直接消失。

另一个就是市场情绪还在。

虽然我认为猪价再冲高的动力已经明显不足了,但是也不至于马上就跌,毕竟四季度也有几波消费高峰。

比如腌腊,比如灌肠,比如元旦、春节等,所以市场的预期还存在,情绪也就不会崩掉。

再加上当前猪价来说,基本也是在成本线附近,再下探就要继续亏损,所以也会触发挺价情绪。

所以猪价的涨势逐渐要熄火了,甚至不排除大企业出栏放量,还有下跌的风险。

换句话说,能保住当前的行情就已经不错。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