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9日,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甲居镇聂呷村传来振奋人心的农业喜讯:在2亩玉米高密度高产攻关田中,玉米品种“成单372”经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亩产高达1419.48公斤。这一产量不仅刷新了该攻关田的历史最高纪录,更打破了我国西南片区玉米单产的最高纪录,标志着当地农业科技与种植模式取得重大突破。
  丹巴县地处甘孜州东部农牧交错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粮食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里年均气温达14.2℃,无霜期长达316天,年降水量约880毫米,气候温暖湿润,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同时,当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保水保肥能力突出,历来是玉米种植的优势区域。近年来,丹巴县积极推动粮食生产现代化,已建成包括‘成单372’玉米和优质马铃薯在内的百亩级核心示范片,总面积达100亩,有效保障了区域粮食供给,也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支撑。
  此次高产成果的背后,是一整套科学高效的配套技术体系。聂呷村攻关田采用了‘缩行增密增穗’与‘规范盖膜精量直播’等先进技术组合,充分挖掘‘成单372’品种‘耐密植、抗倒伏’的优良特性。通过合理缩小行距、增加单位面积植株数量,显著提升了群体穗数;地膜覆盖则有效保持了土壤温湿度,配合精准播种与科学施肥,确保养分持续稳定供应,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玉米品种易倒伏、密度低、产量不稳等问题。事实上,早在2023年,当地农户便已通过类似技术实现玉米与马铃薯套作模式下的高产稳产,展现出强大的技术适应性与推广潜力。
  当前,丹巴县正全面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格落实田长制,牢牢守住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全县已完成小春粮食播种面积1.03万亩,大春粮食播种面积3.47万亩,粮食生产稳步推进。与此同时,多地积极探索高效生态农业新模式:如半扇门镇阿娘沟村推行‘四季种植’轮作体系,实现土地全年高效利用;甲居镇则发展林下养殖基地,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持续释放农业综合生产潜力。
  随着‘成单372’高产模式的成功实践,其技术路径有望在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广泛推广。这一成果不仅为山区粮食增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了新动能。未来,丹巴县将继续以科技为引领,推动良种、良法、良田、良机深度融合,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标杆。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