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全国生猪价格结束连续五天的上涨趋势,迎来小幅下跌。根据对27个省份猪价数据的统计,当日全国平均猪价为每斤6.26元,较前一日下跌0.02元,跌幅达0.41%,标志着本轮短暂回暖行情的暂停。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猪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2.33元,跌幅高达27.2%,已处于近六年同期最低水平。回顾近年同期走势,2022年猪价仍在12元/公斤区间震荡,2021年维持在8元左右,而2023年和2024年分别在7元和8元区间缓慢下行,2025年则已进入6元时代。目前价格不仅低于去年1月的年度低点6.74元/公斤,也跌破了2023年的最低水平,仅高于2021年和2022年的历史低位。
  从区域表现来看,全国多数省份猪价出现回调。监测数据显示,共有16个省份猪价下跌,较前一日增加13省,其中东北和华北地区全面走弱,降幅集中在0.1至0.2元/斤之间;仅有5个省份实现上涨,较此前减少8省,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涨幅在0.1至0.3元/斤之间。尽管整体趋弱,但生猪价格普遍已突破6元大关——全国27个省份中有25省猪价站上6元以上,较前一日再增一省。其中海南以7.3元/斤位居全国最高,福建紧随其后为6.7元,广西则以6.0元/斤处于全国低位,显示出区域间供需格局的差异。
  近期猪价虽有小幅反弹,主要得益于二次育肥主体陆续入场以及养殖户抗价情绪增强,但整个生猪养殖行业仍深陷亏损泥潭。以山东为例,第43周全省肥猪出栏均价为11.96元/公斤,虽环比微升3.46%,但同比仍下降32.73%。同期猪肉市场价格延续疲软态势,批发均价为22.28元/公斤,同比下降26.88%,环比微降0.76%。更严峻的是,仔猪价格已连续26周下跌,创下年内新低,本周山东省仔猪销售均价仅为21.86元/公斤,同比下滑31.56%,补栏积极性低迷,进一步加剧市场悲观预期。随着成本压力传导,部分养殖场可能加快淘汰低效母猪,行业产能调整或逐步加速。
  当前行业盈利能力持续承压。数据显示,第43周山东省猪粮比价为4.94:1,虽环比略有回升,但仍远低于盈亏平衡线。自繁自养模式下,平均每头生猪亏损约90元;外购仔猪育肥模式亏损更为严重,头均亏损接近200元。除少数管理高效、成本控制优异的企业外,绝大多数养殖单位处于亏损状态。此轮猪价的小幅回暖,主要受二次育肥需求回升及月末集团化猪企缩量挺价心理影响,短期内形成支撑,但反弹空间有限。
  展望后市,11月至12月气温逐渐下降,传统消费旺季临近,尤其是南方腌腊需求将在冬至前后集中释放,或将带动大猪需求上升,标肥价差扩大,刺激二次育肥再度进场,推动猪价阶段性触底回升。然而,这种由压栏和二次育肥带来的供应延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猪产能过剩的局面,反而可能将供应压力后移,限制后续价格上涨动力。未来行情走势将高度依赖于养殖企业出栏节奏的调控与市场需求的实际恢复情况。
  长期来看,在国家加强生猪产能调控政策引导下,若从2025年10月起能有效推进母猪产能去化,优化供给结构,预计到2026年下半年,生猪产业有望迎来供需格局改善的窗口期,行业或将逐步走出低谷。与此同时,上市畜牧企业的财务表现也反映出行业整体困境。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布的11家上市猪企中,有9家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其中5家出现亏损。在31家上市畜牧企业中,海大集团、禾丰股份、大北农等21家企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海大集团营收突破960亿元,邦基科技增幅高达155%;而温氏股份、通威股份等10家企业营收下滑,罗牛山降幅达36.8%。净利润方面,24家企业盈利,温氏股份以超52亿元居首,晓鸣股份利润同比增长22倍;但仍有7家企业亏损,通威股份亏损达52.7亿元,新五丰同比减利超过11倍。第三季度有9家企业净利润为负,行业分化加剧,抗风险能力成为生存关键。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