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我国玉米年产量已接近3亿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约40%,成为国内第一大粮食品种。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农产品,玉米不仅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饲料、糖醇、氨基酸等众多产品的主要原料。其产业链条长、覆盖范围广,市场活跃度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玉米的消费需求持续稳步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在饲料领域,玉米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目前,国内饲料企业年处理粮食原料的能力已突破5.5亿吨,实际年消耗量超过3亿吨,其中玉米消耗量约为2亿吨,占玉米总消费量的65%至70%。生猪养殖是玉米饲用消费的最大用户,占比接近50%;家禽养殖紧随其后,消费占比约为40%。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生猪存栏达4.24亿头,同比增长2.2%;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同比增长0.1%,生猪产能保持稳定。与此同时,家禽存栏量也呈上升趋势,进一步拉动了对玉米饲料的需求。
  畜牧业的蓬勃发展直接带动了饲料工业的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猪肉产量达3020万吨,同比增长1.3%;全国家禽出栏81.4亿只,同比增长7%;禽肉产量达到1270万吨,同比增长7.4%。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统计则显示,同期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为1.585亿吨,同比增长7.7%。这一系列数据表明,饲料行业对玉米的刚性需求依然强劲,为玉米消费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深加工领域,玉米的应用同样表现亮眼。目前,全国玉米深加工产能已超过1.25亿吨,年均消耗玉米约780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25%至30%。东北和华北作为传统玉米主产区,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加工产能。与此同时,西北地区近年来玉米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带动当地加工能力快速提升,新增产能超过250万吨,同比增幅超过100%,成为深加工产业的新亮点。山东、内蒙古、吉林、新疆等地陆续有新建项目投产,部分企业还在延伸产业链,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已形成涵盖淀粉及淀粉糖、醇类(如乙醇、山梨醇)、有机酸(如柠檬酸)、氨基酸(如谷氨酸)等多个品类的产业集群。这些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积极走向国际市场。今年上半年,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出口总量同比增长4.2%。其中,木糖醇、甘露糖醇、柠檬酸、山梨醇等产品出口增幅均接近10%,而谷氨酸等氨基酸类产品出口增速更是超过20%,显示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综合来看,无论是饲料领域的稳定需求,还是深加工行业的持续扩张,都为我国玉米消费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玉米生产与消费两端协同发力,产业链不断延伸,市场活力不断增强。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全国玉米消费需求将保持旺盛态势,产业整体将继续朝着高质量、可持续方向稳步迈进。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