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以来,受美国对东大升级贸易摩擦影响,中国大豆进口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原本依赖北美市场的采购策略逐步转向南美洲,尤其是巴西成为主要供应国。这一结构性调整推动巴西大豆价格年内上涨近20%。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大豆单月进口量达1287万吨;1至9月累计进口总量达到8618万吨,同比增长5.3%。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几乎陷入停滞状态,近期进口量已趋近于零,国内贸易商对美豆的采购基本暂停。
  市场分析指出,当前进口成本高企是抑制采购意愿的关键因素。以12月到港的大豆为例,按现有价格测算,加工企业每吨将亏损约180元。即便是11月至次年1月船期的巴西大豆,其压榨利润也处于低迷水平,严重打击了市场购销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南美地区正进入大豆出口淡季,按照往年惯例,此时应是转向北美市场、采购美国新作大豆的窗口期。但受地缘贸易关系影响,这一传统节奏被打乱。截至10月23日当周,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为零,而去年同期分别为149.4万吨和154.8万吨,差距悬殊,显示出本轮贸易摩擦对全球供应链带来的深远影响。
  尽管如此,局势在本月底出现转机。中美双方完成新一轮贸易磋商,并释放出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受此利好推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主力合约价格回升,01合约报价重返1100美分/蒲式耳左右。国内市场随之联动,豆粕现货价格小幅上涨。目前主流沿湖地区43%蛋白豆粕工厂报价普遍上调,江苏油厂报价涨至2930元/吨,广东升至2950元/吨,山东报2970元/吨,天津则达到3000元/吨,较前一日涨幅在10至40元/吨之间。
  从供需基本面来看,当前国内大豆与豆粕库存整体充裕。截至上周,全国油厂大豆库存为751.29万吨,环比下降17.41万吨,同比增加192.8万吨;豆粕库存则为105.46万吨,环比上升7.84万吨,同比微增0.17%。港口方面,全国大豆库存高达973.1万吨,同比增加227.5万吨,反映出原料供应充足。消费端表现相对疲软,上周豆粕表观消费量为179.18万吨,环比减少2.24万吨,虽同比仍高出24.5万吨,但增长势头有所放缓。
  下游养殖行业盈利状况制约了豆粕需求扩张。目前蛋鸡养殖仍处于亏损状态,每斤亏损约0.43元;生猪育肥方面,尽管部分大型猪企因近期猪价反弹实现阶段性盈利,但整体行业仍未摆脱亏损局面,且猪价上涨缺乏持续动力,市场供给压力犹存。因此,饲料企业及养殖场采购豆粕多持谨慎态度,仅维持刚需补库,未见大规模囤货迹象。
  综合来看,虽然中美贸易磋商取得阶段性进展,可能促使部分买家恢复采购美国大豆,从而对豆粕价格构成一定压力,但由于贸易关系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预计美豆进口恢复体量有限,难以迅速改变当前市场格局。若后续美豆进口再度受阻,而南美正处于大豆播种关键期,天气与产量风险或将支撑进口成本维持高位。在此背景下,国内豆粕市场仍具备较强的成本支撑。未来走势将高度依赖中美贸易谈判的实质性成果以及进口大豆的实际到港情况,值得持续关注。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