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美贸易谈判持续陷入僵局,中国正加速调整大豆进口策略,大幅减少对美国大豆的采购,转而依赖南美洲供应。据多位国际农业贸易商和市场分析师透露,这一转变使美国农民在传统的大豆出口旺季中失去了数十亿美元的潜在收入。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的采购动向对全球农产品市场具有深远影响。当前的采购格局变化,不仅冲击了美国农业经济,也重塑了全球大豆贸易流向。
来自亚洲市场的信息显示,中国进口企业已提前锁定大量南美大豆资源。截至目前,中国买家已预订约740万吨计划于10月装船的大豆,几乎全部来自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占该月预计需求总量的95%。此外,还预购了约100万吨11月装船的大豆,占当月预期进口量的15%左右。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中国在9月至11月期间订购了高达1200万至1300万吨的美国大豆。这一鲜明对比凸显出中国市场对美国供应的明显回避。
通常情况下,美国是每年9月至次年1月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这段时间正好处于南美新季大豆上市前的空档期。然而今年情况迥异——截至目前,中国尚未订购任何一船美国新收获的大豆。数据显示,在刚刚结束的2024/25年度,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约为2290万吨,总价值达128亿美元。但眼下形势表明,至少在今年年底前,中国市场将由南美大豆主导,美国在此关键销售窗口期面临严重边缘化。
中国买家的长期缺席正在加剧美国大豆市场的压力。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已徘徊在近五年来的低位,而尽管当前9月和10月装船的美国大豆每蒲式耳比巴西大豆便宜80至90美分,但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的23%关税,导致其实际进口成本每蒲式耳增加约2美元,完全抵消了价格优势。这意味着即便美国产品更具竞争力,也无法打动中国采购方。
业内权威人士警告,若中国持续缺席美国市场,美国农业可能面临巨大损失。芝加哥农业资源公司总裁丹·巴斯预测,如果到11月中旬中国仍未恢复采购,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或将减少1400万至1600万吨。他进一步指出,美国农业部很可能在即将发布的月度供需报告中下调2025/26年度的大豆出口预期。事实上,上个月该机构已将年度出口预估从上年的5102万吨调降至4640万吨,反映出市场前景的显著恶化。
尽管当前采购重心偏向南美,但中国并未彻底关闭对美国大豆的大门。行业观察人士指出,11月至次年1月仍存在大量未完成的进口需求,未来仍有采购空间。与此同时,美国大豆目前的价格对非中国买家极具吸引力,尤其在全球其他产区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而随着巴西大豆销售季接近尾声,供应趋紧叠加中国强劲需求,推高了南美大豆价格,已开始挤压中国油厂的利润空间。
以山东日照为例,当地大豆压榨企业在8月初尚能实现盈利,但过去两周已转为亏损状态。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中国自5月以来连续四个月创下历史同期最高大豆进口纪录,导致港口库存不断攀升。部分采购行为源于企业为防范第四季度可能出现的供应链中断而提前囤货。若中美能够在未来达成新的贸易协议,美国大豆有望重新获得竞争优势,扭转当前不利局面。因此,接下来的政策走向将成为决定全球大豆贸易格局的关键变量。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