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动物检疫工作,提升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水平,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动物检疫证章标志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动物检疫证章标志的种类、订购、保存、使用及监督管理等环节提出统一、明确的要求。此次调整旨在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监管需求,推动动物检疫管理向标准化、信息化、法治化方向迈进。
在证章标志的种类方面,通知对动物检疫证明进行了优化整合,将原有的产品A证和产品B证合并为统一的“产品证”,调整后的动物检疫证明共分为三种:动物A证、动物B证和产品证,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下的跨省调运、省内调运以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出证。动物检疫专用章继续沿用现有样式,允许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编号,便于追溯和管理。电子签章与实体章保持一致,确保法律效力统一。
动物检疫标志则包括三大类:检疫验讫印章、卡环式标志和粘贴式标志。其中,滚筒式检疫验讫印章用于生猪胴体,印油颜色统一为蓝色,确保清晰可辨;无害化处理专用章替代原有的‘高温’‘销毁’章,使用红色印油,专用于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标识。对于激光灼刻、数字喷码等新型技术手段,要求其印迹必须与滚筒章保持一致,保障监管一致性。卡环式标志适用于猪、牛、羊、家禽等多种动物胴体及其未分割产品,如生皮、原毛、脏器、血液、蹄角等;粘贴式标志则主要用于上述产品的外包装加施,提升流通环节的可追溯性。
在订购与保存管理方面,通知明确由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证章标志的订购工作,严格把控生产源头。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须实行‘专人、专账、专柜’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领用、发放、回收和销毁台账,并依托全国动物检疫信息系统推进数字化管理。一旦发生证章标志遗失,必须第一时间向社会公示作废,防止被非法利用。同时,各地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合格生产企业,并将企业信息及生产记录上传至系统,实现全过程闭环监管。
使用管理方面,通知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节点:自2025年10月1日起,全面启用新版动物检疫标志;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新版动物检疫证明,旧版证章标志同步停用,原有粘贴在产品包装上的小标签也将取消。此后,屠宰环节不再对分割后的畜禽产品出具纸质检疫证明,全面推行无纸化出证模式。纸质证明虽仍保留,但其防伪功能通过二维码实现,扫码即可查验检疫信息及官方验证网址,极大提升了信息透明度和公众监督能力。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各地将加快推进畜禽产品检疫无纸化出证工作,原则上在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后不再出具纸质证明。同时,动物检疫标志的加施范围将逐步扩大,首先确保生猪胴体全覆盖,并加快推进牛、羊等其他牲畜胴体的标志加施,做到‘一胴一体一标’,强化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可追溯。在加施过程中,同一产品只需选择一类标志,避免重复操作,提高效率。
通知还强调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伪造、变造、转让动物检疫证章标志,以及持有或使用虚假证章等违法行为。各地农业农村部门需坚持线上线下结合,主动排查风险线索,及时查处违规行为。同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增强从业人员守法意识,形成震慑效应,维护动物检疫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凡此前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一律以本通知为准。各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需迅速组织开展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确保基层检疫人员准确理解新规要求,保障新制度平稳过渡、有效执行,切实筑牢动物疫病防控和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