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多年散养户大量退出、行业加速规模化整合的背景下,一种融合企业资源与农户劳动力的‘公司+农户’代养模式正在悄然复兴。据新猪派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Top30生猪养殖企业中,有23家将‘公司+农户’作为主要发展模式,其年度出栏量中超过一半由代养户完成。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产业集约化发展,更重新吸引了部分退出已久的散养户回归养猪行列,成为当前生猪产业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作为该模式的先行者和最大实践者,温氏集团在代养体系的建设上走在行业前列。截至2024年底,温氏合作农户数量已达4.3万户,全年为合作农户带来的总收益高达118.43亿元。其成熟的‘公司+农户’模式覆盖从猪苗供应、饲料配送、技术指导到成猪回收的全链条服务,让农户无需承担市场波动风险,只需专注于养殖管理。一位山东莱芜的合作养殖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进苗到出栏,全程都有公司支持,我们只管把猪养好就行。’他经营的养殖场每年可出栏生猪5000多头,预计年总产值达1500万元,纯利润稳定在50至60万元之间。
  温氏的代养结算费用也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根据山东莱芜区农业农村局发布的《2024年畜牧养殖成本及收益分析》,温氏最高结算价可达300元/头,是当地所有合同养殖企业中的最高标准。与此同时,湖南汨罗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也显示,2024年上半年,扬翔等企业代养结算价同样可达300元/头,反映出头部企业在吸引农户方面的竞争力。此外,温氏还推出了‘爱农守护’计划,为合作农户统一购买养殖保险,进一步增强了农户的抗风险能力,提升了合作关系的稳定性。
  除了温氏,一批新兴企业也在通过灵活的代养机制实现快速扩张。巨星农牧便是其中的代表。这家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养猪黑马’,依托轻资产运营策略,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代养合作。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687户代养户支付报酬超过3.77亿元,户均创收约55.36万元。更为关键的是,巨星已将紧密型‘公司+农户’模式作为核心战略,相关养殖规模占比超过80%,显示出其对农户资源整合的高度重视和长远布局。
  天域生物则在转型养猪领域后迅速构建起双轨并行的养殖体系——既保留自繁自养模式,又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回收模式。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67户合作养户完成结算,总金额达4167.14万元,平均每户收入高达62.2万元,位居行业前列。而老牌饲料巨头双胞胎集团也不甘落后,依托全国近200个服务部,带动超万名农户参与代养。公司建立了涵盖猪苗、饲料、防疫、技术服务和回收销售的完整服务体系,确保农户收益稳定。以一个年出栏1000头的养殖场为例,年收入可达60万元左右,最快仅需一年半即可收回投资成本。据新华网报道,合作农户的年均收入从2022年的约5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70万元,两年间增幅接近40%。
  随着代养模式的持续升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局限于‘抢农户’,更延伸至‘抢人才’。尤其是在华北等代养密集区域,如山东等地,因多家企业集中布局,市场竞争激烈,代养费用普遍高于其他地区,倒逼企业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为了提升对农户的支持能力,各大企业纷纷增设养户管理、技术服务等岗位,并提高薪酬待遇。例如,海大集团目前正高薪招聘养户开发经理(月薪10-15k)、服务部主任(月薪15-30k)以及驻场兽医等职位,反映出企业在精细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上的投入正不断加大。这场围绕代养资源的角逐,正在深刻改变中国生猪养殖业的生态格局。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