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国北方重点省份的白条猪肉市场价格走出了一波“先跌后涨”的行情。月初受供应充足和节日后需求疲软影响,价格持续走低,一度跌破每公斤15元大关,辽宁、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均价纷纷探底。然而进入下旬,随着养殖企业出栏量减少、市场供应阶段性收紧,叠加低温天气带动消费需求回暖,猪肉价格止跌回升,开启小幅反弹走势。
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辽宁地区白条猪肉平均成交价为14.95元/公斤,较本月最低点回升7.94%;山东和河南地区均为14.85元/公斤,分别较低点反弹4.58%和5.69%;河北地区同样报收于14.95元/公斤,涨幅达9.12%,成为本轮反弹中表现最为强劲的区域。这一系列数据反映出,尽管整体仍处于低位运行,但市场情绪已出现积极转变。
10月上半月价格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供应显著增加。调研显示,样本内规模养殖企业10月份生猪出栏计划环比增加7.32%。在中秋、国庆双节结束后,养殖户为完成月度出栏目标,集中加快销售节奏,日均出栏量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屠宰企业冻品入库意愿不高,导致鲜销压力加大。而节后消费动力减弱,加之部分地区连续降雨影响物流与终端零售,进一步拖累白条猪肉的销售速度,供需失衡促使价格屡创新低。
转折出现在10月中旬之后。自10月17日起,重点企业的日度出栏量开始回落,至22日累计降幅达10.38%,市场供应由宽松转向阶段性偏紧。与此同时,偏低的价格激发了部分餐饮采购和家庭消费的积极性,加上全国多地气温明显下降,腌腊季节临近,猪肉加工需求逐步启动,终端销量有所改善。供需关系的边际变化推动屠宰企业提价收购,白条肉售价随之上调,价格止跌反弹趋势得以确立。
展望2025年11月,东北及北方主要省份的猪肉市场有望延续温和回升态势。从供应端看,虽然适重猪源整体仍较充足,但大体重生猪数量有限。随着冬季来临,市场对肥猪的需求上升,养殖户普遍产生压栏增重的心理预期,短期内出栏节奏或将放缓。此外,部分屠宰企业仍有战略储备入库计划,将进一步吸收部分产能,缓解供应压力。因此,尽管总供应量可能同比偏高,但增速将有所放缓。
在需求方面,季节性因素将成为重要支撑。气温持续走低将促进热食类消费增长,尤其是北方传统的灌肠、炖肉等饮食习惯带动猪肉购买量提升。同时,当前较低的价格水平仍具备较强的消费吸引力,有助于刺激短期集中采购。综合来看,预计11月份东北地区白条猪肉价格将在低位基础上实现小幅上涨,但受限于整体产能仍处高位,上涨空间较为有限,全年价格中枢仍将维持在相对偏低水平。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